逆转糖胖病 告别降糖药 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全国首家糖胖病逆转研究所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共有1.16亿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以免肾脏、眼睛、心脑血管等受损,一天三顿吃药不敢“断顿”。
继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II型糖尿病可以逆转”的研究成果后,广东医生徐谷根教授公布其团队十多年临床研究成果:采用XG溯源系统根糖法,成功逆转1000多例糖尿病患者。
昨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全国首家广东省糖胖病逆转研究所,其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教授担任所长。同日,该所联合省疾控中心慢非所、中大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共同启动“互联网+糖尿病社区有效防控和逆转”项目及“糖尿病防治与逆转爱心工程”之“救糖行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薛冰妮、朱璐诗、冯朱晓
逆转原理:改善“环境”拯救胰岛β细胞
省疾控中心慢非所所长王晔说,“逆转”这一概念并非广东医生首提,引起最多关注的是《柳叶刀》发表的“II型糖尿病可以逆转”的研究成果。“逆转”,并不是完全治愈,而是将确诊糖尿病后的“终身服药”处理,变成“终身管理”。
徐谷根教授指出,秘诀在于掌握胰岛α、β细胞的转换。人体有能量代谢的自我调节机制,胰岛素实现降糖,将糖搬运到细胞,没有胰岛素当然不行,比如I型糖尿病,先天缺乏这项功能。但II型糖尿病,它并非胰岛细胞凋亡,而是细胞转化出了问题。正常人胰岛α、β细胞,就像医生一样,会调配,门诊人手紧张就多出门诊,病房人多就往病房,维持着动态平衡。但糖尿病患者,降糖功能的胰岛β细胞出问题了,部分转化成升糖的α细胞了。
事实上,大量医学临床研究表明,只要II型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可以逆转的。徐谷根教授说,治疗糖尿病,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可考虑改变胰岛细胞的“环境”“土壤”,“我们的办法,就是综合监测血糖、精准营养、运动锻炼、心理疏导等,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终身管理方案,最终实现停药。”
除I型糖尿病,几乎所有的II型糖尿病都可在终身管理方案里获益。
“救糖行动”
提供50个名额
为推广“终身服药”变“终身管理”的糖尿病逆转新模式,由省疾控中心慢非所、中山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红会医院相关专家参加,于今年3月-12月,在广州市招募糖尿病人群,进行“利用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治疗糖尿病与传统药物治疗比较”的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启动由广东省糖胖病逆转联盟发起公益项目“糖尿病防治与逆转爱心工程——救糖行动”。
据徐谷根教授介绍,视情况提供约50个入组名额,参与研究的糖友将获得相关免费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
例1:停了胰岛素,今年开始不用药
广州女性居民郭素英,今年79岁,糖尿病已经整整相伴20年,血糖经常高达20mmol/l,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50个单位。
郭婆婆一直在接受正规治疗,不过,因年纪增长,各种并发症也缠上了身——前两年身体检查,就发现了心肌缺血和视网膜病变。注射胰岛素都不能拯救病情,郭婆婆很是忧心。
去年,她参加了徐谷根教授团队举办的“糖尿病逆转体验营”,经过3个月的糖尿病逆转管理,她的血糖逆转至正常值(6.5mmol/l),今年开始已经不用打胰岛素和吃降糖药了。
例2:九旬退休女教授告别降糖药
今年90岁的黄秀兰,是某大学退休女教授,有20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5年前得了次中风。
在某医院治疗后,到内分泌科徐谷根教授处治疗糖尿病,她严格按照徐教授的逆转管理方案坚持执行6个月后,降糖药不用再吃了,血糖、血压都很稳定。
现在,黄老教授不仅可以自己买菜做饭,平时还会抽空到省二医内分泌科为糖尿病患者讲课,分享自己的“糖尿病逆转”经历与心得。
知识链接:什么是糖胖病?
“糖胖病”概念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用以强调肥胖与II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指在患有II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代表着肥胖II型糖尿病这一特殊患者人群。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糖胖”,除了看他是否被诊断为糖尿病外,还要看他的体重指数(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只要体重指数大于24kg/m,这类患者即为“糖胖”。
II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是能量过剩的集中体现,它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升高,还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恶化。
新闻推荐
黄俊英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素芹、沈亦霖)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