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那年饼干香
“午来忽觉饿心慌,一口莲蓉咸蛋黄。记得当年饿模样,半边月饼满街尝。”
近日拜读了西莲唐人的七绝《月饼》,诗意大抵是某日肚子饿时,吃了一只莲蓉咸蛋黄月饼,遥想少年贫困时若能拥有半只月饼,会欣喜欲狂地满街跑着吃并借机炫耀。读来顿觉童年之趣淋漓尽致。
诗里的月饼之香,撩乱了我四十年前的思绪。
1979年秋,我在仲恺学校读中专二年级。中秋时节,辽阔的校园内,成片的稻田中,晚造已现抽穗扬花的端倪,在斜阳下庄重矜持,花香隐隐约约。路旁的茉莉花则恬静典雅地盛开着,浓浓的花香沁人心脾。廖仲恺纪念园内的黄菊,点点黄色花蕊,含羞中凸现了高贵的品格。淡淡的云,轻轻的风,伴随着渐弱的柔和暮光,令人翘首以盼的银月将羞涩地露出脸颊。夜暮降临时,晚饭后的学生三五成群地在空地上散步,焦虑的目光瞄向着东边,心里祈祷着月亮能迟点,再迟点升起——
因为大家还未领到月饼票!
在那个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代,买东西都必须凭票。布票、粮票、油票、煤油票、肉票、饼票……很多票类还分全国、全省、地区、县、公社区域,最令人羡慕的是全国类的,如全国粮票。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
终于等到生活委员拿着饼票回来了,于是学生们在领了票后又三五成群地涌出校门。
我与好友小兆随着人流走出校园,信心满满地向附近的副食店走去,本以为这回有了饼票,不愁无月饼吃了,谁知,我们还是晚了一步,月饼售罄了。我俩笑了笑,又快步走向这条路上的其它几个副食店,却悲催地发现各家店都挂上了“免战牌”——月饼已售完。
广州河南的学校分布密集,学生多,月饼供不应求。到河北去,到遍布商店的闹市去,就不信买不到馋人的月饼。我俩毫不犹豫地从石涌口码头乘三分钱轮渡横渡珠江到对岸大沙头码头,无奈的是在沿江路前后跑了两公里,闯了五个副食店,装着四两米饭的肚子都跑空了,就是买不到月饼。
商店售货员看着大汗淋漓的我们那一脸失落的表情,便提议让我们用饼票购买饼干。我俩相对无言,想想也只能如此了。一张月饼票相当于三两粮票,可购买七两饼干,花了二毛一分钱,手中的锥形牛皮纸袋被装得满满的。
迫不及待地从售货员手中接过纸袋,把小长方形的饼干塞进口中。清脆的粉碎声,干燥香爽的饼粉喷溅,满腔的香中带甜,粉中润滑,真想连同舌头一齐吞落。月饼可赏月,饼干亦可填肚皮,管它是月饼的润香还是饼干的粉香呢。
我俩心有灵犀,转向西行海珠大桥,不再乘轮渡,除了能节省三分钱,还能看到一道难得的美景。秋月下的珠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明月众星伴,江水潮平波潋滟,倒影江月随扁舟。最吸引我们这两个懵懂少年的,是珠江沿岸的一对对情侣。江边护栏旁,路边绿化树下,到处都有恋人们的身影。他们紧紧拥抱着,悄悄私语着,如痴如醉。我和小兆分工,嘴里一边嚼着饼干,一边分别清点立柱和树下的情侣。没有开水,更没浓茶,有的只是柔情的月色,盈盈的江水,还有情侣们两两相拥的撩人风景。
数到校门附近江边时,情侣数忘了,饼干却都成了腹中之物,抬头一看,月已中天。
新闻推荐
九层三角梅花瀑 繁花背后父子情种花的父亲已然仙逝,护花的儿子也将进入养老院,谁来看护这一川“花瀑”
种花的父亲已然仙逝,护花的儿子也将进入养老院,谁来看护这一川“花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