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死亡是残酷的,并不是童话里被美化的“睡着了”南都NDX实验热点站站队数据显示,超八成网友认为有必要全民开展死亡教育

南方都市报 2019-03-19 06:23

[摘要]南都NDX实验热点站站队数据显示,超八成网友认为有必要全民开展死亡教育

扫码参与投票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都去了哪里”……如果孩子问起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不少欧美国家都会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和孩子们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并通过模拟体验的方式增强孩子们的认识。然而,死亡教育在国内尚未普及,甚至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禁忌”话题,避而不谈。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针对国内死亡教育的现状,顾晋说,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成熟系统的死亡教育相比较,中国的死亡教育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模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顾晋说,死亡教育是向人们传递死亡相关知识,培养和提升死亡事件应对及处理的能力。中国的死亡教育仍处于探索初期,基于尊重生命理念开展死亡教育尤为必要。顾晋建议,应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死亡教育,整合政府、社会资源,积极营造尊重生命的科学死亡文化。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教材,采取多种生动教育形式,增强死亡教育实践性。

“全民开展死亡教育”的话题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度位列微博热搜榜上。对此,南都NDX实验发起热点站站队互动,截至3月18日14时,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网友认为有必要全民开展死亡教育。

不知死焉知生

让孩子从正确途径认识死亡

“不知死,焉知生。”在评论区,不少网友都认为,开展死亡教育,是正确对待人生的客观现象,让人珍惜生命。南都NDX实验室发起的互动投票中,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网友表示能接受死亡教育。

但有近六成的网友表示,身边的人对死亡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乐观。有网友指出,身边的很多长辈都是避谈死亡的。网友“你追着梦我看着光”提出了困惑:“这个问题有这么避讳吗?明明是躲不开的事实,有什么不能和孩子讨论的呢?”

“‘死’是一个敏感词,在家里一提,都会被爸妈骂。”市民刘先生表示,很多人依然觉得,“死”是一个不吉利的字,要尽量回避,“就连数字4都因为谐音而遭到嫌弃,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各种号码也要避开4这个数字。”

网友“硬糖Kids”认为,在中国,“生”的教育———性教育和“死”的教育———死亡教育同样匮乏。网友“清晨露珠”觉得,让孩子从正确的途径方式去学习死亡教育,总比去道听途说的强得多。网友“小D酱”表示赞同,他指出,现在的小孩子接受到的死亡教育更多是来自电视剧,而且很多电视剧的情节出现“死了会重生”,甚至会认为有主角光环死不了,就动不动拿死要挟。

坦然接受死亡存在

就会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

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让孩子在小学就开展死亡教育太早了。然而,在NDX实验室的互动投票中,82.2%的网友认为“不算早”。

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当人有一天真的要面对“死亡”,就无法从容面对了。市民陈小姐说,她爷爷去世的时候,她在读高中,那是她自己第一次正面面对“死亡”。“我告诉自己,爷爷生了很长时间的病,‘走’了是一种解脱。”陈小姐说,尽管给了自己很多心理安慰,但她仍然很怕面对亲人离世,恐惧去殡仪馆,全程闭着眼睛不敢多看,怕晚上做噩梦,甚至坐车经过银河园心里也会不舒服。

在微博上,知名母婴育儿博主“年糕妈妈”发了长文,她认为死亡教育有必要这么早开始。她说,孩子第一次失去身边的人,他如何建立自己对死亡的认知、化解对死亡的感受,这种影响可能陪伴他终身。“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死亡是残酷的,并不是童话里被美化的‘睡着了’。”

“真正残忍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安慰都是无力的,逃避只是阴影的开端,不如拿出勇气来,实实在在地接受,以及感受。”面对死亡,“年糕妈妈”认为应允许孩子谈论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以及给予足够的爱护和关心。“你可以哭、可以悲伤、可以困惑,但你终会因此前进。当人们能坦然接受死亡存在之后,就会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

教育者说

广州大学教授胡宜安网红课《生死学》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他表示:

希望生死课

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

死亡教育这个话题讨论热烈,网友“yvingpn”还呼吁大家了解广州大学网上慕课国家精品课程———生死学。前段时间,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决定认定801门课程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广州大学胡宜安老师负责的“网红课”《生死学》也入选。

国内首个在大学课堂开设生死学课程的老师

“在国内,死亡教育迄今是一个相对‘民间’的话题,主要在局部特定层面上讨论。作为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这样比较高的、大的平台层面上发声建言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教授胡宜安对此表示。

胡宜安是国内首个在大学课堂开设生死学课程的老师,他在广州大学开设的生死学课程已有19年,其编著的教科书《现代生死学导论》是国内唯一一本生死学教材。自2000年开设“生死学”选修课以来,从小教室换到阶梯教室,选修人数从最初的三四十人增加到如今的150人。除了传统的课堂形式,胡宜安的生死课已上线多个慕课平台,超一两万人选修。“在线课程上不仅有在校学生,还有感兴趣的社会民众。”

胡宜安说,将生死教育或死亡教育通过学生群体向社会民众普及,在西方国家实际上早已开始,而在国内尚有一段距离。“我只是在大学尽我一份有限的努力和尝试。”胡宜安说,通过个人这些年的坚持,包括出席各种研讨会学术会,加上国内同行一起推动,目前已有一些变化。“比如以前只是简单跟学生探讨,现在课程跟医院也有了互动”。

生死教育应贯穿小学到大学

胡宜安认为,生死问题,不是某个特定阶段的问题,也不是某部分人群的问题,而是人从一出生睁眼看世界开始,随着慢慢自我意识完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每个人都必然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

他认为,类似小学生遇到一点点不开心的挫折就拿损害生命甚至死亡,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的事件,是很可悲的。“无论在哪个层面都值得反思。”胡宜安说,从中小学开始开展生死教育,让幼小心灵慢慢有所认知,让学生形成一颗柔软的心,敬畏生命,不会对生命随意戕害。

胡宜安一直以来的心愿是,有朝一日,这门课程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我相信有可能,但还需假以时日。”他说,现还仅在少数学校开设,影响力还小,达不到全局层面的效果。

“生死教育应该纳入普通教育课程,贯穿从小学到大学。一个专业好的学生如果生命教育是空白的话,其他努力建设的教育大厦就相当于建立在‘沙滩’上,是不健全不健康有缺陷的。生死教育应有前提性”。胡宜安说。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叶斯茗贺蓓

新闻推荐

后天最高温达29℃

广州天气今天阴天到多云,早晚有轻雾;20℃~26℃吹轻微的东南风明天多云,局部有阵雨,早晚有轻雾;21℃~27℃...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