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垃圾食品摄入,校园禁售零食值得点赞
近日,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公布,其中第二十条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3月17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旋即发布一则《关于校园及周边禁止销售“辣条”的公告》。公告称,辣条是高油、高盐、高添加的调味面制即食方便食品,经常食用不利身体健康。为使青少年茁壮成长,现决定在全省所有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该规定一出,很快引起了舆论热议,不少人认为这项规定过于严格了。
认为规定过于严格的人中,恐怕完全忽略了以下两点:其一是未能意识到零食产业已经今非昔比,二是忽略了零食对自己的影响。
大部分针对孩子的零食都可以被归类为垃圾食品,而垃圾食品中有80%由四种原料制成:玉米、小麦、大豆和肉。当然,高糖、高盐、高脂是少不了的。这是因为,食品产业的研究人员发现,当脂肪、糖和盐分以一个恰当的比例配制之后,不仅可以让食物保存更长时间,也会令食物本身更难以被抗拒。这个恰当的配比,被誉为“满足点”。实现精确配比之后,生产商还会给食品加入一系列的增味剂、改良剂,最终确保顾客会“上瘾”。
以辣条为例,核心成分就是小麦粉,再加上辣椒、盐、糖和大量不可考的添加剂。这种食物在营养层面毫无价值,但口感上对儿童吸引力极大。尽管汉堡、薯片和高糖蛋糕已经算得上是典型的“垃圾食品”,但上述食品与辣条相比,还是显得小巫见大巫了。科研人员曾做过试验,对小鼠提供无限量的垃圾食品,仅仅5天之后,小鼠脑部的快感中枢就变得十分麻木。小鼠的一周,相当于人类几年,许多孩子长期吃垃圾食品,后果就是对正常的饮食毫无兴趣。
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对于儿童最直接的影响是肥胖,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的非正常化,包括胆固醇、肝损伤和腹痛、出汗和恶心现象。2型糖尿病不断蔓延至青少年,与近几十年来垃圾食品对青少年的入侵密切相关。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显示,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
而根据2011年广州市国民体质抽样检查结果,广州市区儿童青少年男子超重比例为11.57%。除了体育运动不足、睡眠不足,垃圾食品摄入过多,是导致包括广州在内的大量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目前,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病,对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痛风、关节炎等病症来说,肥胖是最好的温床。
值得一提的是,垃圾食品泛滥的问题并非只有城市拥有,即便是甘肃农村地区,辣条、方便面、薯片的供应也丝毫不逊于广州。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地区家庭父母不在身边,儿童摄入垃圾食品的概率更大。据《南风窗》报道,斯坦福大学罗斯高教授团队跟踪统计显示,农村孩子贫血率为27%,肚子里有寄生虫的概率为33%。由于饮食摄入缺乏营养,农村学生的智力发育也随之受到了影响。
所以,从上述城市和乡村青少年因为垃圾食品泛滥而遭遇的境况来看,禁止在校园及周边小卖部零售垃圾食品,这项规定来得太有必要了。其严格程度也丝毫算不上夸张,而最终能否落地执行到位,其实还要看学校与家长的配合,以及监管部门能否严格执法。假如全社会能够通力合作,减少青少年的垃圾食品摄入,本身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长远行动。
新闻推荐
广州天气今天阴天到多云,早晚有轻雾;20℃~26℃吹轻微的东南风明天多云,局部有阵雨,早晚有轻雾;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