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筱潮:建立完善的心脑血管救治网络
陈筱潮
区政协委员陈筱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士生导师、心内科教授,区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心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他自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附属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并先后赴德国埃森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研修,2004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11年至今出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区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也是广东省多个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目前,他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介入诊治工作,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手术、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以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在业界,陈筱潮是响当当的专家;在政协,陈筱潮虽是一名新委员,但是写起提案来却一点也不“新手”,他在2017年成为区政协委员后,当年他写的第一份个人提案就被评为了区政协的年度优秀提案。
文/图 本报记者李意稳
从医近30年,愿为推动增城公共卫生事业出一份力
“我至今从医近30年,最熟悉的领域应该就在医学了。”陈筱潮对记者说,“自从我成为增城区的政协委员,我希望可以聚焦业内的问题,更好地把医务人员、患者的声音传递出去,为推动增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毕竟医疗卫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大众高度关心、关注的民生热点和难点。”
陈筱潮表示,政协委员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本职工作和履职工作相辅相成,履好职同样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推动本地区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建言献策,建立完善的心脑血管危重急诊救治网络
陈筱潮来到增城工作之后,发现增城区的危重急诊救治水平还有待提高,救治网络的建设也不够完善,而且不少群众对危重急诊的认识也不高,从而使一些危重急诊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于是,在陈筱潮成为委员的第一年,他就撰写了个人提案《建立完善的增城区心脑血管危重急诊救治网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办理落实。
提案指出,目前心脑血管危重急症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早期正确诊断和救治具有积极作用,但有效救治的时间窗非常短暂,而且这些疾病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针对增城区现状,陈筱潮在提案中表示,增城区普通群众对危重疾病的预警认识不足,延误就医现象比较普遍,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危重疾病的认识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在诊断明确后大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无法提供标准化治疗或者转送上级医院途径不明确等现象,转送广州中心城区医院又存在路途的风险和救治时间的延误等问题。
提案提议建立完善的区域心脑血管危重急症救治网络,提高群众对疾病预警的认识,及时就诊;提高各级医生对疾病的重视,及时确诊;建立规范化的会诊运送制度,及时转诊;向全社会推广心肺复苏技术,及时抢救。
提案指出,在医学技术上,增城区部分医院已经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并成熟掌握上述疾病救治的核心技术,存在进一步推广的可能;在具体运作上,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借助微信平台已初步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初见成效,已通过省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但有待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提案建议,以乡村(街道)卫生站、村委会为基地,张贴、发放宣传材料,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疾病预警的认识;采取专科医生到基层医院授课、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在心血管方面和脑血管方面设立有救治能力的机构和专科;建立患者转送的绿色通道。
同时,提案建议在增城全社会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因为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经常发生在家庭、工作地点、公共场所,医务人员到位需要时间,而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最初的5分钟是救治的黄金时间。而且,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增城率先在机关、学校、企业、成熟的社区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是必要的……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国家的标准从进医院大门开始到救治成功并开通的时间是要求低于90分钟,区人民医院已经可以做到平均60分钟左右了,最快的一个案例是25分钟。而且,基层医院转送上级医院救治的通道也越来越畅通,这都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增城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陈筱潮说,希望接下来增城区的心脑血管危重急症救治网络建设得更加完善。
新闻推荐
专家为患者检查听力活动现场专家为患者检查听力荔城街助听器适配现场资料登记编者按今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国“爱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