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万家弦
——市桥街积极推动粤剧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袁辉
“夫妻恩情重永相连,感你待奴心一片,心爱娇贤良善,我来敬郎你莫辞谦,妻你待郎心一片,夫妇情长酬唱乐无边……”悠扬的乐韵,伴着清脆圆润的唱腔,在市桥新广场上空回荡。2月19日上午的市桥新广场灯笼高挂、粤韵飞扬,热闹非凡,由市桥街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办,市桥声友乐社协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之2019年市桥街“庆元宵”猜灯谜暨粤剧私伙局展演活动在这里开锣。这只是市桥街积极推动粤剧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广东省城市体育文化先进社区的市桥街,文化娱乐设施比较齐全,属地内有省特级文化站——市桥文体中心,还有市桥文化宫、市桥青少年宫,番禺广场中心舞台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街区域内群众文化艺术团体众多,文化领域人才济济,书法美术、曲艺弹唱、舞蹈健身私伙局等群众性文化团体蓬勃发展,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氛围。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遍布市桥,全街目前有正式名称的私伙局不下20个。
而对于市桥私伙局的兴起,有人用“万家灯火万家弦”来形容这种繁荣景象。他们像点点星火一样,照亮了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南国剧种,并用最朴实最平白的方式延续着她的生命。
陈少英:从不会唱到创办私伙局
市桥街今年元宵节的粤剧私伙局展演活动,是一个叫着声友乐社的私伙局协办的,陈少英就是这个声友乐社的创办人。
在当天的展演中,71岁的陈少英与人对唱了粤曲《花好月圆》。一曲完毕,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20年前,她还是一个对粤曲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
陈少英告诉记者,那时的她虽然不懂粤曲,但是喜欢唱歌,而且喜欢陕北民歌那些高亢的歌曲。50岁那年,她从化龙工业公司退休,在一家私伙局拉高胡的老公见她比较无聊,于是私伙局一有活动,就拉着她一起去。一来二去,耳濡目染,她也喜欢上了粤曲,一有空,就在家跟着光碟学唱。渐渐地,她的身边有了一帮粤曲爱好者。
2003年,陈少英创办了声友乐社,刚开始只有十多人,到现在已达到了30余人。每个星期二、四、六、日,声友乐社都会在市桥新广场开锣,每天3个小时。除此以外,陈少英和她的声友乐社还经常参加市桥街组织的送戏下乡等公益性演出。
陈少英说,她们参加演出没有报酬,私伙局的一切开支都是她和乐社的成员自筹,每人每月交两百块钱。虽然如此,她们对粤曲的热情从来没有消退,而是越来越高,她希望粤曲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市桥街:致力于粤剧文化发展和传承
市桥街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莫尔深告诉记者,作为粤剧文化代表地之一,市桥街一直致力于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莫尔深说,私伙局作为粤剧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市桥街一直鼓励和扶持其蓬勃发展,提供练习场地,创造交流机会,其中桥城曲艺队更是被纳入了街文联。以桥城曲艺队为代表的私伙局多次代表市桥街外出交流展演和比赛,获得多个金奖。目前,市桥街在区曲协注册的私伙局有十个,每天在市桥长堤文化街多个摊位展演,粤剧文化氛围非常浓郁。
搭建粤剧文化展演平台,促进粤剧艺术传承与发展。莫尔深告诉记者,市桥街每年都举办“市桥街私伙局戏曲展演”活动,得到了民众的极大的认可,促进粤剧文化的传承发展,既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又促进了粤剧文化的推广。
除了主动创造粤剧展演平台,市桥街也积极鼓励和扶持参与各种文化展演和竞赛。桥城曲艺队历年来参加番禺区私伙局比赛及广东省私伙局大赛都获得奖项。
为了促进粤剧文化的传承发展,市桥街街正在逐步开展“粤剧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政府扶持为支点,积极开展粤剧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从“娃娃抓起”开始普及粤剧文化知识,提高未成年人的粤剧文化素养。以全面普及为目标,让粤剧艺术实现大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全覆盖。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手段,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储备粤剧后备人才。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粤剧传播与爱国教育相结合。
不仅如此,市桥街还鼓励创新性传承和发展推进粤剧文化作品创作。以桥城曲艺社为代表的各大私伙局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粤剧作品,紧贴社会,贴合时代主题。有歌颂党的粤曲独唱《党的光辉》《波叔搬屋》,歌颂新人新事、敬老的小粤剧《情暖老人心》《婆媳夜话》等,影射当今社会生活百态的小粤剧《招工》《小教训》,颂扬孝道精神的神话小粤剧《七盏神灯护孝子》等。
现在,行走在市桥街的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参与扇舞、腰鼓舞、私伙局等文化活动热情高涨,蔚然成风,社区群众文艺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新闻推荐
体育名城广州大赛连连本报讯(记者潘伟璘通讯员穗体宣)2月28日,广州市体育赛事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指出2019年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