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荣近十年作品展广州举行 学古人意韵 写自我心性

广州日报 2019-03-10 06:11

朱光荣 《倚杖观山云敛时》朱光荣 《画船撑入花深处》在当下的广东美术界,作为中青年画家的朱光荣,其作品显得别具面貌——他喜欢以古代人物形象为创作主题,画面沉着冷静,线条铿锵有力,似古实新。

近日,“画予文心——朱光荣近作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共展出了朱光荣近十年来的42幅中国画人物作品。通过与朱光荣的深入交流,的确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其来有自。正如原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所说的:“朱光荣非常注重对文化的积累,对文化的钻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广东画家里面少有像他这么注重文化的。”

文、图/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1965年生于广州的朱光荣,从20世纪80年代还没考入广州美院之前,就受到了卢延光和詹忠效两位老师的影响,特别是他们的连环画作品。“詹忠效老师的线描是用毛笔来画的;卢延光老师则是用针笔来画,很具现代感,也受到克里姆特的影响。当年看到两位老师的作品,我都非常喜欢。认识卢延光老师之后,他跟我强调要多画速写。这也成为我考取美院的"制胜法宝"。因为素描、色彩科的分数很难拉开。考试的时候,我是拿着毛笔画速写的,一下子就被监考的陈新华老师注意到了,后来他特别跟陈金章老师推荐了我,由此我得以顺利突围而出。”

事实上,在考取美院之前,朱光荣已经在珠影厂工作一段时间了。当时能进入珠影当原画师,也是机缘巧合。“一个朋友想考珠影,让我陪他,结果我被录取了,他没入围。”后来,在同个部门工作的太太,又建议他去考美院,他也就去了。所以,朱光荣笑称自己一路走来,都是“被动型”的,也一直都挺幸运的。

当然,进入美院以后,朱光荣对于人物画的学习,则是非常主动积极的。“在当代广东人物画界,杨之光前辈无疑是一面旗帜,之后还有林墉老师、陈振国老师、伍启中老师等,都画得非常好,如果按照他们的路子走,我感觉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追赶上他们。”就在他比较迷惘的时候,他又遇到了一位“贵人”——人物画名家王孟奇。

“王老师让我古代学几家,同时代学几家,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从而寻找到自己的坐标,并查漏补缺。”

通过认真研究古人,在向李公麟、陈老莲、任伯年学习的过程中,朱光荣越发认识到,历史上的很多大师级人物都是非常博学多才的,必须像他们一样多下画外功夫。“我意识到艺术,尤其是中国画要提高,还是要靠综合素养。黄宾虹是我最大的偶像,他能画、能写、能书,还能鉴赏,是我最想追摹学习的对象。”

因此,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看展,买各种类型的研究著作,写心得体会,成了朱光荣画画之外的重要功课。在报纸上,他以“心泉·光荣”署名发表的艺见文章也已达九十余篇……这一次展览,朱光荣所呈现的作品,备受名家们肯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陈永锵在现场表示:“朱光荣用他很有特性的画风抒发了个人情怀。”原广州市美协主席卢延光用了“淡”“雅”“文”“灵”“静”这五个字来形容朱光荣的作品;同样对朱光荣影响极深的詹忠效,则强调他的作品里“既有仙气也有地气,仙气多见于他的古典题材,缥缈而灵动,地气多见现实题材,厚重而沉实”。

如今已是广州市美协副主席的朱光荣,尽管也觉得自己确实比十年前画得放松些了,但他并不满足,强调自己还要继续博采众长,在浑厚、苍劲方面下功夫。“以前我到过赖少其先生家,他晚年案头上还常摆着一本黄宾虹的书,一本陈老莲的书。他这么大年纪,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让我很受震动。像齐白石、黄宾虹也都是到了耄耋之年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物画方面,形的约束比较强,要做到"似与不似"就更加难了。所以,我还不急于形成什么风格,还要潜心学习古人。”

怀着这样一颗不急不躁的“文心”,朱光荣未来的艺术道路,大约是很值得人们期待的了。

新闻推荐

三大环保条例今日起施行 植物源成臭氧防治新突破口多种玫瑰杜鹃 减少大气污染

满布广州天桥的三角梅属于低排放植物。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昨日,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广东省固体废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