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功课

汕头日报 2019-03-09 08:22

这个冬天的广州,感觉还没怎么冷,忽然春节就到了。春节前,老闺蜜微信早早就问我:“这个春节,你如何安排?”秒回复:“没有选择项。父母在,不远游。回棉城哄二老去。”

这么说,好像我很孝顺似的,其实我还真不敢戴这顶高帽。在过去好多年,春节假期是我外出旅行的最佳机会,就跟现在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不回家。这种不回家,更真正的内涵,还包含逃离、反叛世俗的态度。

一到过年过节,主流媒体就着意宣扬中国传统的“孝”,到处唱“常回家看看”,特别煽情,其实很多家庭一地鸡毛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搞得硝烟弥漫的,有的是。

一个人生了孩子,他/她就成为生理意义上的父母,这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动植物也有繁衍生息的能力,生命就是这样代代相续的。但如何为人父母,如何为人子女,要胜任这样的角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角色如何扮演,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真的是一辈子的修炼。

像我,在我母亲心里,我并没怎么顺过她的意,我的人生道路不是按她的意愿设计出来的。在郁闷、焦虑、失望、忧心忡忡中她渐渐老去,老到操心不了,甚至对你产生依赖了,她就不得不放下了。她这样的状态,我就从容了,因为她的烦恼,基本就是自找的。为人父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左右长大成人的子女,真的就是自寻烦恼,而且一定带来逆反。但在中国,这样的父母有无数。

我的父母在他们年富力强的时候,是比较能干的人。至少在清贫的时代,在闭塞的小城,他们保证了子女们在一般家庭之上的物质生活水平。因为相对见多识广,也带给孩子们更广阔的眼界,包括精神世界。所以,我很长时间里属于双手不沾阳春水,不知油盐酱醋,只赏风花雪月,生活在远方的空中楼阁之人。父亲脾气好,包容心强,所以我可以“忽悠”一下父亲。但母亲不同,她有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职业女性符号:批判精神和专制主义。她希望也事实地掌控了家庭权力大半辈子,虽然她有诸多不满意,基本上还是按她既定方针办,除了我之外。即便如此,我还是敬畏她几分。

她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居然是我这漏网之鱼,后来成为我们家庭内部的危机处理专家、家庭教师、政治辅导员、裁判员、小钱柜,甚至心灵导师之类的。

每一个家庭都有必须经历的人生风雨、兴衰起伏,都有难念的经。这样的阶段,考验着家庭成员的智慧、能力、心性、胸怀……家庭是生命成长的重要道场,当我有一天看见父母凝视世界的眼神不再那么坚定、有信心,看着我,流露出依赖的神态,我明白我不能逃避人间烟火了,必须站在地上,才能成为已经弱小的他们晚年的慰藉。

这样的转念,并不是靠什么理论指导,而是生命的本性光辉焕发出来。这个变化的过程,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有力量、有光芒。表面看起来,你是在向世俗妥协,又似乎越来越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顺”人设。但是,生命中的爱和亲情,不应该如此狭隘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经》有些是违背人性的。

也不要以为西方文化没有“孝顺"二字,他们的家庭关系就真的很疏离。在我有限的几位友谊深厚的西方朋友那里,我理解了他们对祖辈、父母辈、子孙辈的爱,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人之为人,既有自由的权利,也有责任的担当。生命中的血肉相连相牵,心心相印,是这个世界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世界有多少破坏力,就会有更多的建设力。每一种文化里,都有这样珍贵的建设力,这是人类的珍宝。

一个人的功课,这句话来自作家龙应台《天长地久》的自序标题,去年夏天,我慢慢地读这本书,感受盛名之后、辞官之后回乡陪伴失智母亲的龙应台对生命的信念。这本书字里行间既有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也是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她说:“一个人的功课,通常指的是,你用什么方式让你自己人格的整个"生态系统"更干净健全。你如何在独处时无愧天地,如何在与人相对时情理通透,如何在看待生命时,既能知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能透视微尘中的"一叶一菩提"。我的个人功课,却是在溃败的时代里如何重新找回单纯的初心。譬如说,钱穆说的"温情与敬意",是否只是对待历史呢?我们如何对待曾经被历史碾碎了身心的亲爱的上一代?我们如何对待无话可说、用背对着你但是内心其实很迷茫的下一代?”

一个人的功课,就是生命的亲自实践与潜心修炼。社会有阶层,生命更加有阶层。酸甜苦辣、生死离别,都是生命的功课,修得好不好,决定你生命的阶层。你愿意你的生命处于哪一阶层?愿意生命走向何方呢?

不久前,我去看望一位八十多岁的叔叔,父亲的老战友。他已经卧床不起,估计再也很难站起来了。我坐在他的床边时,他的太太和唯一的女儿也在他的床边,母女却因为某些事情发生争执,互不相让,话越说越像互掷刀子,特别伤人。叔叔叹息着对我说:“让你见笑了。”我忙回答:“哪里哪里?哪家没有争吵闹矛盾的事?”我不敢看他,我感觉到他无能为力的悲伤,眼里的泪水。当他女儿一个人送我出门时,我对他女儿说:“我不是说你妈妈没问题,但她八十多岁的人了,性格如何改呢?你就不能沉默吗?你让一下她会死吗?”前天他女儿给我微信,说父亲的专业保姆找好了,每周去医院理疗的事情也办妥了。我很高兴,又追她一句:“还不要跟你妈妈吵架噢。没有什么理可讲,但如果你不回应,就吵不起来。你不与她吵,就是你父母晚年最后的温暖。”她回复我“好”的时候,我眼前灿烂一亮,仿佛看见花开。

这不是诗意吗?

哪有远方?诗意就在眼前。当然,人生如有苦涩,也不会在远方。

春节是回家还是远行,如何过节,与什么人过节,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拖欠一个人的功课。龙应台的《天长地久》里有一句金句:“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我对此的理解是,不要荒废生命里的功课。

新闻推荐

里皮走了,新帅人选扑朔迷离 中国足协正式辟谣:“邀请穆里尼奥担任国足主教练”消息不实

穆里尼奥卡纳瓦罗希丁克随着前任主帅里皮的卸任,谁将成为中国男足的新一任主帅?在今年9月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40...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