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坊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他们,让家园变绿让河涌变清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记者 许浩程卢舒曼(除署名外)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广州,就有这么一群街坊,他们热爱天蓝景美的广州,他们在努力践行绿色生态生活,也享受着幸福生活。
荔湾区驷马涌“民间河长”慕容燊林
6年坚持巡视河涌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民间河长,但能为自己的家园的绿化环保出一份力,再努力也值得。”今年已经62岁的慕容燊林,是荔湾区驷马涌的周边居民。从2013年开始,他和15位邻居就携手参与到巡视河涌的行动中来,他们巡视河涌6年,跟媒体反馈,给政府提议。
“以前经过驷马涌,我们都要捂着鼻子走,不能在河涌边停留太久。”面对身边的曾经干净到可以游泳的河涌,在亚运后缺乏治理,变成一条臭河涌,慕容燊林十分痛心。经过社工站的帮助组建,他们一起创立了巡涌的志愿者队伍“乐行驷马涌”。这支由慕容燊林组织起来的队伍每周三上午,都会在驷马涌的彩虹文化广场、铁路桥西段、澳口这3个点取水检测河水的水温、溶解氧、氨氮等,并做好数据的登记,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此外还将设施破损、偷排等情况拍照记录,向当地河长投诉。这样的行动,到今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
慕容燊林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巡查治理驷马涌,刚开始他和小组对驷马涌周边500米内的所有的排污、排水口进行登记走访,并对上游4公里的企业进行了摸查。
2015年5月16日,当小组成员发现驷马涌突然河水变成“红河”,接到情况汇报后,慕容燊林和护涌小队一起冒雨查找污染源。“通过排查,我们发现是一个工地排出地污水污染了水面,随即向荔湾区环保部门,以及河长反馈。”慕容燊林说,当时好在处理及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污染情况,污染责任方也得到了相关处罚,并承诺以后遵守法律法规进行污水处理。
这个事件过后,政府部门也日益完善了投诉反映的机制,并把慕容燊林拉到工作群中,实时听取建议。正是因为他一如既往对家园的爱护,在2017年7月,慕容燊林又当上了民间河长。“我们充当的是守护河涌的眼睛和嘴巴,想要持续将河涌处理好,必须依靠政府看得见的手,民间河长制就是给我们一个与有关部门高效配合的平台。”慕容燊林说。
“现在的驷马涌已经改善了很多,1.5深的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荔湾区政府近年除了采取传统的截污工程之外,还引入了调水补水、一体化治理等治水措施,收效明显。”慕容燊林告诉记者,现在驷马涌上游澳口已经有了一台可以处理5000吨水的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流下来的水质也变得更加透明。
“现在我们来更喜欢来河涌边走走,生态变好了,大家都会明白,只有爱护好身边的家园才会有真幸福。”慕容燊林感慨地说道。
天河区车陂街居民马顺坚
捡回废弃的花草 打造出幸福花园
车陂村是天河区最大的城中村。除了一条贯穿全村的车陂涌,大多数地方与一般的城中村并无不同。如果你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巷,穿过大小不一的楼房,就会看到村内有一个“世外桃源”,它的名字叫“顺坚花园”。
顺坚花园位于车陂庆云大街北街,小巷不长,只有五六十米,但巷子很直,一眼看到底。不同于其他小巷,两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栽,墙上也挂着绿植,次第排列,偶尔中间插挂字画。花园的主人叫马顺坚,今年66岁。这里本来是他的家和店铺,后来他种的花名气更大,顺坚叔干脆取名为“顺坚花园”。小花园枝繁叶茂,从家门口向东西两个巷口延伸10多米,但没有人认为他是占了自己的地方,因为路过的人都十分惊喜,难得在聒噪嘈杂的城中村里,寻找到一份静谧和舒适。
马顺坚以前在工艺厂工作,主要制作灯笼、玉器,退休后却迷上了花花草草。他打造花园四五年,经过媒体道后,顺坚花园名扬广州,顺坚叔也成为了种花界的“网红”。
据介绍,顺坚花园种有超百棵绿植,都是顺坚叔从外面“捡”来的。他指着巷子口的一个垃圾桶说:“每年春节结束,人们把过气的年花年桔扔掉,我就在这里捡回家。”马顺坚介绍,他退休后经常去公园晨运,很喜欢园里的花草树木,本来打算买,但是看到楼下很多人把残花扔在垃圾桶,他觉得可惜,就把它们捡回家,慢慢养,却也养活了。
门口的龙血树,曾经因为长期没有阳光照射将近枯萎,马顺江用培养土把它救活;墙边的绿萝,一开始叶子已经发黄,马顺坚把它捡回去,如今蜿蜒的藤蔓顺着水管往上长……在顺坚花园里,到处都是这些“起死回生”的案例。如今满眼绿意,赏心悦目。马顺坚还因此给自己取了微信名“静享绿意”,代表了一种生活和心境。
路过的街坊总是对顺坚花园的满园春色赞不绝口,经常拉着马顺坚问:“这是什么花?”“那个怎么种植?”马顺坚兴致勃勃地回答着这些问题。
马顺坚常常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子孙,让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健康成长。在他眼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花草不仅让自己心情愉悦,还美化了环境,给周边街坊带来舒适生活。马顺坚表示,种花还能结交到很多好友,每天与朋友在花园里喝茶、聊天、赏花,就能收获一种幸福感。
中央党校副教授郭兆晖:
生态环境建设
可带动全社会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生态文明建设室副主任、副教授郭兆晖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还会起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带动全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很重要的一环,它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紧密结合并起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郭兆晖表示,当前,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老百姓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清洁的空气、安全的水源、干净的土壤越来越关注。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因而还要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打破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而牺牲生态环境的工业文明阶段的“魔咒”,真正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新要求,把生态文明打造成更好的新文明形态。
郭兆晖表示,广州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东濠涌变清了,原来的臭河涌成了休闲的景点,带动周边的生意也好做了,就充分体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臭水沟治好了不仅仅是环境好了,周围更加生态宜居后投资环境也变好了,生意也好做了,而且对人才的吸引也高了,优秀的人才都希望到风景良好,优美宜居的地方去发展。因此,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周边的风景变好了,而是环境宜居了,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梦江
新闻推荐
020-87568381登报热线:寻人、寻物、公告13802733392(微信同步)注销公告、开业公告QQ:1138169694增城办事处:15915858239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