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精细化城市管理 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羊城晚报 2019-03-07 14:38

越秀区环卫工人在城管开放体验日上,教市民分类投放玻璃瓶

文/图 梁怿韬 成广聚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去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作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明确要求之一;在去年10月视察广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建设历史的古城,广州城市管理工作者,过去一年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绣花般精细的城市管理,解决市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广州这座重要的国家级中心城市畅顺运作,并持续焕发新活力。

一起看看,那些经过绣花般精细的管理,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变化吧。

A

提质提量,

厕所革命成果市民游客共享

本地市民和外地来穗人员在广州办事,最怕遇到的麻烦是什么?人有三急街头难觅公厕!中心城区部分地段公厕难觅,沿街单位内设厕所难以开放便民等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广州。

2018年,广州市城管部门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十件事”要求,制定广州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新建改扩建2240座公厕,补足数量不足并提升现有公厕服务质量,成为广州“厕所革命”的核心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广州在2018年完成了新建公厕299座,改建扩建公厕728座任务,完成率106.9%;在2019年2月13日召开的广州市环卫工作会议上,2019年广州“厕所革命”工作被明确将以更高效率和质量完成,新建公厕355座,改建扩建858座,2019年年底提前完成原定2020年完成的2240座公厕新建改扩建任务,最终补足广州环卫公厕数量缺口,成为广州城市管理部门力争完成之任务。

“厕所革命”如何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作为1952年起便建成的项目,广州文化公园是本地市民的集体记忆沉淀。踏入2019年,67岁的文化公园,迎来崭新设施——由荔湾区城市管理部门投资改造的园中院公厕。

“相比公园内其他3座公厕,这座公厕是最漂亮的。”公厕保洁员贺阿姨3月3日说,该公厕高度智能化,感应式水龙头、自动冲厕除臭和卫生纸出纸系统、一键清洗地面系统等,均是公园内其他3座公厕所没有的。智能的节能模式,可在公厕无人使用时自动调低灯光和其他设施的运作频率。相比没有智能化的公厕,保洁员的保洁管理压力因此减轻。

“对于老人家来说,这座公厕特别贴心。”市民邓先生感慨地说,文化公园是不少老人家平日休憩之地,不少老人家行动不便需要轮椅拐杖出行,本次升级改造让该公厕得到提升的第三卫生间就设在1楼,这为如厕的老人家提供了方便。

距离文化公园不远处的荔枝湾景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正享受着3月3日午后温暖阳光带来的“荔湾胜景”。在蒋光鼐广场,一栋楼高两层仿古的建筑,经常被游客拍照记录。殊不知,这栋不少游客“打卡”的建筑,竟然是2018年10月改建完成的公共厕所。

“它和整个景区其他建筑,浑然一体。”游客崔先生拍完照后告诉记者,整个荔枝湾景区建筑物风格古朴。公厕景观能和整个景区协调一致,会降低市民对公厕固有的不卫生印象。

通过新建改扩建增加公厕密度同时让公厕具有岭南特色风格,通过动员政府机关在内的沿街单位开放内设厕所,过去一年,广州城管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通过动员全市上下努力解决问题。

B

就地处理+外运处理, 垃圾分类全市共建

入选“民生十件事”,厕所革命在2018年取得成果。市民关注的另一项城市管理工作——垃圾分类,则是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入选“民生十件事”。过去一年,曾被生活垃圾问题长期困扰的一些广州行政区,因积极的垃圾分类工作改变了过往“垃圾围城”的形象。

提到广州市番禺区,不少人会立即想起因生活垃圾处理不力而形成的火烧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山”。如何控制火烧岗“垃圾山”高度,以让城市安全运行,是番禺区过去数年一直努力的方向。

“减少对火烧岗的依赖,通过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处理能力,是番禺区过去一年在做的工作。”2019年2月27日,广州市番禺区副区长谭斌,在广州市街镇餐厨垃圾就地减量处理工作现场会上,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番禺区在垃圾减量工作上的努力。为了减少火烧岗进场垃圾量,番禺区制定了2018年年底前所有镇街均需配备20吨/天、全区320吨/天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同时通过环卫和供销系统的结合,低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两项工作结合,番禺区16个镇街2018年均努力购置餐厨垃圾处理机,每街20吨/天的处理能力加上各方努力分类,让番禺区每个镇街具备了“餐厨垃圾不出镇街”的处理能力;通过与供销部门的结合,番禺区2018年回收各类资源83万吨;通过这两项需要对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从而分出餐厨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工作,广州市番禺区成功为火烧岗填埋场减量,为2019年拟实施的原生垃圾不再进入火烧岗填埋场奠定基础。

“除了餐厨垃圾不出镇街,我们还能为广州其他城区的生活垃圾减量,提供处理能力。”谭斌介绍,广州市番禺区计划2019年让自身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500吨/天;配合广州市的安排而建设的大石会江和石碁凌边两座大型大件垃圾破拆设施,将为广州中心城区和番禺自身,提升大件垃圾处理能力。

据悉,过去一年,广州加强对个别行业个别区域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进工作。特别是在影响食品和农业安全的餐厨垃圾收运中,加强机关食堂和餐饮业的餐厨垃圾分类收运,让全市每天收集到的544吨餐厨垃圾获得无害化处理,避免流向养殖业和非法倾倒等不当终处理点。

C

办开放体验日,

城市管理工作邀市民共治

市民平日丢出的垃圾到底被如何处理?城管执法人员如何执法?如何才能安全使用管道和瓶装燃气?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以往难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告知,不仅引起市民误解,同时也让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困难。2018年,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连同各区城管部门及承办各项城市管理业务企业,推出“城市管理开放体验日”活动。采取“1+5”模式,通过每月开展1期“广州市资源热力电厂开放日”活动、每月1次主题开放日的形式,举办“城管开放体验日”系列活动。通过市民公开报名形式,邀请市民近距离观摩乃至亲身体验各种城市管理工作场景。在“城管开放体验日”中,一线执法队员日走万步守卫广州市容环境、丢出去的垃圾被精细化分类、终处理设施无害化严谨处理垃圾、实用的燃气安全常识等市民了解不多的城市管理工作场景,被市民知悉。广州市城管部门以开放的态度,营造共治共建共享优美市容环境氛围。

“不仅是让我们观摩城市管理工作,还倾听市民的意见。”在2018年连续参加两次城市管理开放体验日的广州市民林书毅,曾在第一次开放体验日的交流环节,向广州市城管部门提出了部分城区城市管理专用电瓶车辆没有车牌,建议加上自编车牌让市民辨析以方便监督工作。在其后参加另一场于天河区举办的开放体验日时,他发现广州市天河区已对所有城市管理专用电瓶车均设置自编号。这种既让市民接触城市管理工作,又接受市民提意见并改进工作的做法,不仅拉近市民和城市管理工作的距离,同时还及时收获舆情提升城市管理工作,创造了官民互动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局面。

以问题为导向治理城市,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以问题为导向,用精细化的方式去化解的做法,我们还会用在很多城市管理事项上。”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陶镇广指出,公厕数量和服务质量不足、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缺乏渠道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等,均是广州市城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不足之处。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并用精细化手段解决问题,可为城市增添新活力。

陶镇广表示,2019年广州市城管部门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多种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持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如市民关心的垃圾分类问题,随着今年6月李坑和福山生物质处理设施的落成,广州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能力将可提升;广州还将探索“以厕养厕”模式,创新“厕所革命”后期管养和建设方面的资金保障模式。陶镇广希望,市民能配合城管部门工作,共同为广州市容环境增添新活力。

新闻推荐

中国楼市开始“回暖”了吗?

中国楼市是否开始“回暖”?春节后,先是苏州土拍市场重回“争抢模式”,一天成交近百亿元人民币。随后,无锡、南京、蚌埠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