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养老

南方都市报 2019-03-07 06:20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多位国家发改委官员就“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在保好基本、兜住底线的基础上,政府要大力支持非基本养老育幼服务多元化发展,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稍有不同的是,因为复杂的代际心理差异,养老比育幼显得更紧迫。2016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截至2015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其中空巢和独居老人已接近1亿人。加上城乡差别、代际差异和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等复杂因素,对传统中国的“养儿防老”观念和居家养老的方式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也正因为如此,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

此番在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重申进一步放开养老产业市场准入,提出在今后三到五年,将大幅度增加各类养老服务床位,通过城企联动等方式,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100万张以上,在服务对象和内容上,要促进护理型养老床位达到50%以上。

在稍早前18部门推出的民生补短板联合行动方案中,“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是方案的亮点与重头,取消设立许可意味着政府进一步放开养老产业的市场准入,这与本次发布会上“支持非基本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表述实现政策对接。同时与之呼应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出台《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填补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空白,未来几年市场上将有国家评定的不同等级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选择。

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选择,不仅在居家养老和住养老院等养老方式上人们应当可以自由选择,更进一步,突破传统养老思维的约束,随着养老市场越来越开放,对于养老服务主体,亦应当更丰富更多元,满足不同的需求。在这种日渐开放的养老市场格局下,政府监管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依然至关重要,据媒体报道,除却针对养老机构进行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将对养老院服务质量安全推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对养老行业做保底性的基本质量安全约束。

不断开放的养老市场将能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主体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养老模式也将更具活力更有想象力。日前,广州义工联与广东省信用协会进行社会信用评价战略合作签约,发布广州公益“时间银行”App上线测试,让义工服务时数与困境中的被服务时间进行兑换,“时间银行”的模式已被民政部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而在浙江绍兴,则用低租金吸引年轻人入住养老院,换来约定时长的助老志愿服务。从理论构想到实践探索,无论是“以时间换时间”还是“以空间换时间”,有理由相信,开放的养老市场将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精细化、高质量的服务模式。

每个人都会老去,养老问题已经并将长期作为民生热点议题。缓解社会老龄化的压力,不仅可解公众的后顾之忧,更能有效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日趋细致、琐碎且多元的养老需求,需要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产业供给。市场充分开放是产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于公众与市场主体而言都是利好消息。

新闻推荐

iRobot高端扫地机器人Roomba i7+亮相广州

新快报讯日前,iRobot来到广州举行新品发布体验会,把去年9月在国外发布的Roombai7+扫地机器人和自动集尘系统推向中国市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