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力介入 美妆更显个性

信息时报 2019-03-07 01:57

一消费者在体验虚拟试妆技术。□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郑晓玫

近年来,国外日化品牌“联姻”科技项目的案例比比皆是。从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到近期欧莱雅宣布将转型成为一家美妆科技公司,越来越多的海外美妆巨头开始走向“IT男”的转型之路,以期通过推出带有浓浓科技色彩的定制产品提升竞争力,吸引90后主力消费群体。相对而言,本土日化品牌在“科技+美妆”布局上稍显低调,不过也不乏深耕者。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日化企业的科技潮流看似火热,但科研的关键依旧是集中在产品的成分上,科技项目更多是帮助企业服务好消费者。这也预示着掌握好研发端的技术,对于日化企业来说愈发重要。

美妆巨头大肆布局“IT”领域

近日,欧莱雅中国在2018~2019发展战略年度沟通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集团在中国市场同比业绩增幅达到33%,创14年新高。对此,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斯铂涵透露,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不仅得益于高端品牌持续发力,更有欧莱雅数字化战略的推进。“集团将以中国为引擎,打造全球首家美妆科技公司。”斯铂涵在会上告诉记者,欧莱雅将加大在研发、科技、数字化等领域的投入,在中国这一全球数字化腹地,加大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美妆界的应用,向转型为一家美妆科技公司迈进,为更多中国消费者实现“私人订制”。

据了解,欧莱雅支持科创企业的孵化已有多年,每年会与数家美妆技术初创公司展开合作,目前已有多项孵化项目公开或应用。比如兰蔻“Le Teint Particulier”定制肤色粉底项目,能通过扫描顾客的肤色,来特别定制合适的粉底色;还有理肤泉的智能皮肤贴片“UV-Patch”,将其贴在皮肤上后能够通过手机App,查到自己皮肤在不同时段的紫外线吸收量;以及在去年大火的卡诗智能梳子Hair Coach,能通过传感器评估消费者的发质并且提供相应的梳头指导……

不仅仅是欧莱雅,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等美妆行业TOP级企业也开始陆续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记者了解到,2017年初,资生堂通过美国地区总部收购了一家美妆初创公司——MATCHCo,主打功能同样是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检测自己的肤色,并可以在线购买根据自己肤色定制的粉底;3月收购了擅长数字营销的创意公司JWALK,并强调了数字创意在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美妆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到年底,又收购了人工智能(AI)创业公司Giaran,其技术包括化妆虚拟试用、个性化推荐、妆容去除、面部跟踪和肤色检测等。紧接着,资生堂发布了一款按需定制的智能护肤系统“Optune”,该设备能分析用户的心情和皮肤状态等,然后提供适合当下状态的美容精华液和乳液。

另外,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的IOPE在去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而成的面膜产品。据官方介绍,该产品利用3D打印和物联网技术制成,系集团总部的IOPE lab与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韩国3D打印机制造商Lincsolution的团队共同合作研发。记者从爱茉莉太平洋获悉,IOPE能在门店内免费为顾客提供全套定制面膜服务,包括肌肤检测、精华液定制、3D脸型检测、打印3D面膜。目前安茉莉太平洋的肌肤检测技术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大门店专柜,据爱茉莉太平洋方面透露,IOPE量肤定制的皮肤问题解决方案在去年推出后,平均购买转化率超过50%,结合护肤专家专业指导,部分专柜的转化率可达80%以上。

引入技术开发产品以创造价值

对于日化企业大张旗鼓涉足科技界,业界出现了一些非议声,有人质疑这是否会偏离企业的主营业务。对此,欧莱雅中国首席数字官吴翰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莱雅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也不会成为一家单纯的科技公司。“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的原则就是,并非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其技术可以运用在护肤、护发、彩妆等各领域,从而可以为企业所有的品牌创造出很多的价值。”吴翰文说道。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资生堂也表示,未来会利用AI公司Gibran的技术研究消费者特征和需求,随后用于指导试用产品和新品的开发。并且为了加强IT平台的统一协调和数据的集中管理,资生堂预计3年内的累计投资将达约270亿日元。

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夏天告诉记者,AI、AR、VR、人造皮肤等技术的运用,其实都与化妆品行业的未来息息相关,并从深层影响企业产品的开发和架构。“为做好现阶段技术储备工作,这些美妆企业会以广撒网的方式,去介入其中。”夏天说道,对美妆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对产品新成分和新配方的研发,数十亿百亿打造的科研团队才是企业最大的科研投入。而对科技项目的投资,更多是在寻找突破口,相比之下,还是小规模团队作战。

在夏天看来,美妆企业孵化的科技项目,在无形中刺激并带动了年轻人的消费。“90后已成为化妆品消费主力,这一群体超过五成消费者习惯在网上消费。而科技技术的运用能让他们感到酷炫,更愿意去尝试”。

“其实,我觉得虚拟试妆App的运用,其主要目的并非让门店产生多少现金的转换率。更重要的是,它大大节约了顾客在门店选购的时间,让购物变得更有效率,目的性更强。”在位于上海太古汇的一家YSL(圣罗兰)门店内,一名导购向记者解释道。

本土日化研发端宣传有待跟上

相比跨国日化巨头在科技领域的风生水起,本土日化企业面对科技技术的席卷似乎稍显低调,甚至让外界感觉不到行动。夏天认为,这并非是本土日化企业没有深耕,而是在对研发端的推广和宣传上,还需要向国际集团学习。

“"如何讲好研发端的故事",让产品从研发端开始就能让消费者认可和接受,这确实是本土企业需要向跨国企业学习的一项技能。以宝洁为例,他们就特地在研发团队设立了传播部,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能够更了解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这也是为何烟酰胺这一在行业流传已久的成分为何能在宝洁手中火起来的缘故。”夏天说道。

据夏天介绍,低调的背后并不意味着本土日化企业“无所为”。以伽蓝集团(自然堂母公司)为例,伽蓝其实在2016年就成为全球首家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亚洲人皮肤的企业;韩束也独创了WATERNET高保湿科技,相比同类补水产品,其保湿能力全面提升16倍以上;百雀羚则在素有美妆界“奥运会”之称的IFSCC大会上演讲了包括《创新防晒霜对IV-V型皮肤(亚洲肌肤)的特异性保护》和《化妆品中的东西方融合》在内的两大课题,对全光谱防晒东方草本植物配方的解决方案提出探讨……

“不仅仅是百雀羚,在IFSCC大会上,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可面对消费终端,却甚少有消费者对此知情。这是因为本土企业在对研发技术的宣传上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有关,这在无形中也疏远了消费者的距离。”夏天表示,随着信息的透明化,未来消费者会更加重视产品本身,因此现阶段针对研发端的投入和形象打造对企业未来布局很重要,而这一现状对不少从营销起家,却没有储备研发团队(找企业代工)的中小企业来说,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各方声音

广州市民陈女士:无论线上还是实体门店的虚拟试妆,和实际的上妆效果还是有差距,感觉虚拟试妆类似于使用美妆相机。有条件的话,我还是喜欢真实效果的试妆。

企业白领胡女士:我觉得确实方便而且卫生了很多,可以试到自己喜欢的颜色再针对性地去试口红,不用不停卸妆试妆。

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夏天:AI、AR、VR、人造皮肤等技术的运用,与化妆品行业的未来息息相关,从深层影响企业产品的开发和架构。

新闻推荐

【公益资讯】 最高资助5000元! 第二届广州“社创杯”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开始报名

入围海选就可获得价值1万元的课程培训大礼包,最高可获得5000元的项目扶持金。以“探索社区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为主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