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优质教育进入乡村是个好提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3-06 01:35

本报评论员祝乃娟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提交了《关于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消除城乡阅读鸿沟的建议》。由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资源整体匮乏,实际课外阅读数量、时间和频次远远低于城市儿童。

因此,俞敏洪建议:第一,国家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在贫困地区建设乡村学校图书馆(室);第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乡村学校设立电子图书馆(室),购买和更新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数字图书和数字阅读器;第三,建议在贫困山区由专门的阅读指导教师开设课外阅读课程;第四,政府与民间公益慈善机构联手,根据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采购图书,捐赠给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或其家庭。

第一和第四条建议,政府一直在努力,并且建立乡村图书馆与图书捐赠方面,民间慈善机构近年来发力不少。比如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由该中心和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广州市妇联、广州图书馆、京东公益联合主办的童书乐捐计划,携手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图书馆、社区和媒体共同参与,为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开展童书回收和新书善款募集的大型公益活动。该计划举办四届以来,截止至2018年已累计募集有效图书180,171本,受益学校369所,受益师生超过10万人。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丁磊也有相关提案,他建议,利用“AI+互联网”技术把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到贫困山区,例如直播、VR、人工智能等智能教育技术,消除城乡教育鸿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他还建议普及智能设备的儿童模式,减少孩子对智能设备的过度沉迷。

显然,一个明显而有趣的现象是,近年来的委员提案,含金量较高的提案越来越多,而且对同一个话题的提案,其内在相关性在加强。这有别于以前一些拍脑袋提案或是海市蜃楼式提案,那种提案博得了一时的噱头,但却使整个社会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时机。以上两份提案核心都聚焦于儿童阅读与消除城乡教育鸿沟,问题的提出本身就令人激赏。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而消除城乡不平衡的解决方案并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教育可以授人以渔,从源头解决乡村的贫困代际传承。

一方图书馆会温暖一方人,对于乡村儿童而言,留守问题与贫困问题经常是相互交织的,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带去及时的食粮,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战略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含义不仅仅是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更是乡村的全方位的振兴,这不仅在经济方面,也包含精神方面。对乡村儿童学习习惯与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必将对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带来积极影响,而这将有利于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尽管这些儿童未来并不必然会在乡村生活和学习,但是他们中的部分可以重返乡村振兴家乡。

把优质阅读资源和教育资源同步到贫困山区,这是正确的方向,首先应该鼓励各类公益机构加大行动力度,可以从税收与当地政府合作方面不断给予他们支持,让他们行稳致远。第二,借助技术革新的力量,不断实现教育资源同步,可以通过财政支持来鼓励城市里的优秀教师开设公益性质、素质教育性质的在线课程,分享给乡村山区的儿童与青少年观看,同时,网络授课和AI技术的有效结合的智能教育,能够打通教、学、练、测、评各环节。不过,这些仅靠民间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增加资金投入,采购设备与协调资源,国家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最后,在国家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对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重点向培养阅读习惯的方向倾斜,无疑是需要极度坚持的前路。(编辑李靖云)

新闻推荐

“网约护士”首现广州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泽云报道:3月4日,暨南大学附属暨华医院正式启动了“天使有约,护理到家”护理服务项目,这是继2月国家卫健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