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收获幸福 记荔城街中小学“十佳好老师”潘国思
潘国思老师与他的学生。
潘国思是增城区新桥小学的一名老师,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的爱戴。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潘老师深知没有充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这一光辉的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他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师心理素质专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让源头活水长流不息。
以爱育人,润物无声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他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全身心地投入班级教育教学中。他细心关注班级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他的公正、公平、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学生的钦佩、尊重与亲近。在每一次的学生评议中都得到很高的评价。他对学生做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他用爱心和耐心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转化了一个又一个“潜能生”,许多在他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在他的耐心教育下,变得阳光、积极向上。
班上有个叫小杰的小男孩,比较调皮,在家不听父母管教,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很多人眼里是个难教育的学生。有一次,小杰的妈妈打电话向潘老师请假,说小杰不肯来上学,而且还把自己反锁在自己房间里面。潘老师听完电话后,决定马上去他家一趟。到了他家之后,潘老师从小杰的父母了解到:其实小杰之前也有过这样的举动,只要家长没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发脾气不来上学,今天就是因为妈妈没同意让他玩手机。潘老师叫他爸爸拿来钥匙把房门打开了。一进房间只看小杰两手紧握拳头坐在地上,双眼很不服气地盯着自己的父母。潘老师说:“小杰,老师是来接你回去上课的,今天看到你没来上学,老师放心不下。”接着跟他聊了有关手机的好处与坏处、学习的重要性、父母的艰辛等话题。整个过程小杰始终沉默不语,但当潘老师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小杰说了一句话:“以前我这样从来不会有老师来找我,潘老师你是第一个。”最后小杰主动背起了书包跟潘老师回校上课……
从那以后,小杰开始喜欢与潘老师聊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话题,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孩子有了进步,他们的父母备受感动,孩子也不忘老师的教导之情。
积极探索,模范带动
在教学中,潘老师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一课一得”。作为学校主抓数学教学工作的中层干部,他在工作上处处做老师的表率,做学科的带头人,当教科研的能手。潘老师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在数学教研时间,他经常组织老师参加学习培训,开展专题讲座、课例研讨等活动,帮助老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改革内涵,有效提高科组教师的专业水平。
潘老师注重创新教科研模式,他把数学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进行整合。他认为,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是两条同向航行的大船,如何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唯有坚持走“教科研一体化”之路,才能促进本校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成效。
静心耕耘,收获硕果
潘老师情系教育,静心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他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育方式的研究,其所教班级学习成绩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潘老师参加了课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视野下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研究》,2017年顺利结题。他被授予 “增城市优秀教师”、“增城市第二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荔城街优秀教师”、“荔城街十佳好老师”等称号。
潘老师坚信,在教育的园地里,只要努力耕耘,精心栽培,每一朵花都会灿然开放。
(荔城街教育党总支供稿)
新闻推荐
三月小阳春,广州楼市活跃度提升 26个项目3387套一手单位推新,南沙增城为供货主力
■二月底南沙市场买家入市步伐有所加快。近期,随着节后买家回流等因素影响,广州楼市人气回暖,记者走访发现,南沙、黄埔、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