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新时代青年在北上广游走历练身为评论家的跨界写作,张柠长篇小说《三城记》研讨会举行

南方都市报 2019-03-05 06:26

[摘要]身为评论家的跨界写作,张柠长篇小说《三城记》研讨会举行

南都讯记者黄茜发自北京一方面是“80后”青年就业北上广的时髦主题,一方面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评论家“跨界”写作,张柠的首部长篇小说《三城记》在2019年初一俟出版就让人瞩目。

近日,贺绍俊、徐坤、宁肯、顾建平、刘琼、付秀莹、李云雷、徐则臣、张莉等评论家、作家出席在京举行的“张柠长篇小说《三城记》研讨会”,众嘉宾从各自的角度畅所欲言,一致认为《三城记》是当代城市叙事的重要收获,并表达了对张柠作为小说家禀赋的首肯。

描述北上广的文化差异

《三城记》2018年在《当代》杂志首发,获得《当代》杂志文学拉力赛2018年第六站冠军,接着被《长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转载,在文坛引起广泛的关注。单行本2019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被定义为焦聚“80后”的成长小说。主人公顾明笛辗转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怀抱理想也遭遇挫折。伴随顾明笛的“迁徙”,小说也涉及到报业、学术圈、商界三个畛域,并由此辐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生活。《三城记》没有表现宏大的社会现实,没有做史诗性的全景描述,而是专注于一个青年人精神成长的旅程。

在评论家贺绍俊眼里,在当下的中国,“北上广”是一个重要的固定词组,其所指远远大于能指。“现在我们说北上广不仅说这三个城市,而且是代表中国进入现代和都市化的描述。”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指出,《三城记》涉及到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的文化差异。任何一个写作者都是抱持“偏见”的。而张柠通过书中的主要人物,从上海到北京、到广州,其耳闻目见、相逢际遇,鲜活地表达出了对三种文化的理解乃至于评判。

他讲故事成熟老到,如盐融水

作家付秀莹惊讶于作为评论家的张柠居然具有如此娴熟的叙事技巧。“他写小说,有小说家的这样一种禀赋和几乎天才般的素质。他讲故事讲得非常成熟、非常老到,而且完全化开,像盐溶于水,非常见功夫,也非常见光彩。”

付秀莹认为,张柠在《三城记》里没有过分彰显自己作为评论家的杰出思想才能,完全是小说家的手眼、小说家的笔法,写得活色生香,有“世俗心”、有“烟火气”。

作家宁肯说,《三城记》写到北京,突然就亮了起来。通过顾明笛的行走,以一种移步换景的手法和外来人的视角,呈现出一个动感的北京城。读到《三城记》里写顾明笛初到北京,下火车,前往芳星园27号楼,途经骡马寺、法华寺的一段,宁肯说:“他对方庄的描述之真实细致,让我非常忌妒。”

一部另类的当代成长小说

《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顾建平在发言时谈到,虽然《三城记》是一部成长小说,但其又跟典型的成长小说有所区别。读者会发现顾明笛的心智还停留在26岁时期。“虽然他会思索、善于读书,但是他作为一个男人几乎没有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另类的中国当代成长小说。”

究其原因,顾建平认为,是由于顾明笛没有遭遇刻骨铭心,也没有特别丰富的内心生活。“他像一个巨婴,从来没有走投无路过,始终还有强大的后援,他的妈妈做睡袋,给他提供经济支柱,实在不行的话他可以回到故乡。没有对手、没有障碍需要突破,所以就没有成长。”

顾建平认为顾明笛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稀罕物”,是《三城记》为当代文学贡献的新一类典型形象。同时,顾建平也提出《三城记》当中的一些缺憾和不足。“作者知识过剩,对任何话题都有见解,都能总结归纳。”“作者把所有人物的行为都做了诠释”,包括有些处于不明确状态的行为,而文字的铺张会导致枝蔓和闲笔较多,损害主线情节的推进和发展。

新闻推荐

洱海试驾新一代KX5:寻回城市SUV王者的自信

新一代KX5拥有的越级科技配置和革新外观设计,去年广州车展上一经亮相即迅速引起了媒体及用户的广泛关注。那么它的驾驶感...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