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花甲外来工收藏报纸纪念章等都与雷锋有关 30余年收藏千多件雷锋纪念品

中山日报 2019-03-05 06:23

袁美均收藏千余件雷锋纪念品,包括报纸、纪念章和日记本等。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各级各部门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山市有一名外来工,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雷锋表示致敬。

3月4日上午,在三乡镇一家家具厂的员工宿舍内,年近花甲的打磨工袁美均向记者展示他收藏了30余年的雷锋纪念品。“这1000多件收藏品,包括雷锋故事、纪念章、日记本、报纸等,都和雷锋有关。”袁美均说。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袁美均的宿舍,只见里面有4张双层铁架床,但只有1个床位用来睡觉,其余7个床位堆放了各种红色收藏品,多而不乱,藏品时间长却保存完好。“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收藏雷锋纪念品,1000多件纪念品中,有1963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有雷锋画像的日记本,有大小不一的雷锋像章,有《雷锋故事》等书籍,有信封,还有"抚顺煤雕"字样的雷锋雕像等,我最喜欢的是以雷锋画像和"向雷锋同志学习"字样为封面的日记本。”记者看到,袁美均还对这些收藏品做了统计,标注为“雷锋专题统计”,如明信片132件、邮品7件、照片29张、像章35枚、日记本42本等。

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袁美均来自湖南,南下中山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为高中,对红色收藏情有独钟。作为一名红色收藏爱好者,他中学时代就爱好收藏,在中山打工20余年,一直在家具厂做打磨工,空余时间,收藏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一天不忙有关收藏的事情,整个人就没精神,找不到方向。”袁美均说。

2000年前后,为了找到理想的藏品,袁美均经常跑去广州等周边城市,到一个个地摊“淘货”。2011年加入中国集报协会后,袁美均跟着老收藏家学会了收藏的相关知识,比如报纸的保存,除了在报纸外套一层白色的透明胶袋外,还套有一层黑色胶袋,以防紫外线;同时,他也加强了和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的联系,有了“纸品收藏群”、“雷锋文化收藏”等微信交流群,还有通讯录,让收藏变得更加有趣而简单。他说,有相当多的雷锋纪念品,都是通过藏友从外地寄到中山的。

本报记者 徐世球

新闻推荐

亚洲美食节 LOGO看你的 2019广州·亚洲美食节征集视觉形象 获得第一名的设计者将成开闭幕式嘉宾

可以通过APP提交作品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2019年首场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推介会上,广州首次对外发布,2019年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