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昨日抵京万米高空建言湾区建设

广州日报 2019-03-02 03:58

昨日,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抵达北京。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北京开幕。昨日,23名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从广州集中乘机抵京。

昨日上午10时多,在白云机场候机室里,委员们一出现就被记者们团团围住,委员们把精心准备好的提案一一向记者介绍。为了更好地提高提案质量,增强履职效果,有委员表示,抵达北京后,提案还要不断完善和修改。

昨日上午11时,飞机平稳升空。在万米高空上,委员们纷纷就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中国等热点话题,接受记者采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杜安娜、肖桂来、李波、陈家源

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智能化运维样板

将基于智能化和大数据做好大桥运营维护,把港珠澳大桥打造成智能化运维的样板。三地各有优势,未来将研究融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关于港珠澳大桥未来的运营管理,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将基于智能化和大数据做好大桥运营维护,把港珠澳大桥打造成智能化运维的样板。苏权科表示,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联合建设,运营中仍然是三地合作,联合进行科研攻关。三地各有优势,未来将研究融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利用三地科研优势,瞄准世界一流,共同把这座桥管理运营好。

“香港地区有很多国际一流桥梁,这些桥梁运营了十几、二十几年,这些运营数据在香港的大学、香港路政部门都有积累,关于桥梁结构变化、维修数据等,这些数据很重要,通过研究从这些数据中能够发现一些规律。”苏权科说。苏权科还透露,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智能维养与安全运营研究中心已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研发中心,该研究中心挂靠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以管理局为基础,联合了香港、澳门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实现三地合作科研,主要方向为港珠澳大桥的智能化运维和基础数据共享。“比如,可以用智能化手段感知大桥任何地方有没有问题,预测交通运行趋势,出现问题后如何快速联动解决等。”苏权科说,目前,港珠澳大桥运营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他表示,智能化运营维护能够将人解放,把检查维护做得更精准,用自动化的手段实现管理运营,但是,现在缺既懂自动化智能化又理解工程需求的人。

苏权科表示,参加全国两会还带来一份提案,建议解决海洋水域法律冲突问题,“不同部门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些冲突,比如关于大桥保护、生态保护等方面,建议将这些法律予以完善。”

将中医药科技创新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部署

要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提供政策支持,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使之成为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中心,同时要为其高效运行营造政策环境,解决跨区、跨境的体制机制差异带来的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其中有个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觉得中医药的创新就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发展过程当中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认为,“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同时也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作出我们中医药行业的贡献。”

卢传坚告诉记者,她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将中医药科技创新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部署。“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中医药这两个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寻求重点突破的战略选择。”卢传坚建议,要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提供政策支持,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使之成为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中心,同时要为其高效运行营造政策环境,解决跨区、跨境的体制机制差异带来的困境。

卢传坚认为,粤港澳各有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在8个方面走在全国中医药前列;香港、澳门有着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的实力与经验,作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将对中医药创新走向国际起着助推作用。为此,她建议为粤港澳三方加强中医药科技协作,开展联合攻关提供条件;探索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社会的渠道,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以国际传统医学临床指南等标准化工作为抓手,推进中医药规范化服务走向国际。“中医药要明明白白治好人。”卢传坚谈道,要通过临床研究去揭示它的证据,通过基础研究去揭示它的科学内涵,通过新药研发去加快它的产业化进程。

新闻推荐

助力广州打造全媒体时代的版权产业服务重要基地 华南版权登记大厅科学城开门迎客

新快报讯记者李应华通讯员陈惠红毛丽丽赖伟敏报道昨日上午,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与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建的中国版权保...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