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荣近作展在中图展出 鉴古开新 画予文心
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办的“画予文心——朱光荣近作展”于2月21日至3月3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楼展厅展出。
朱光荣,笔名心泉·光荣,1965年10月生于广州,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师从原广州市美协主席卢延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孟奇与陈钰铭、中国彩墨画院院长赵准旺等书画名家,现担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书画院秘书长等。本次展览展出的主要是他创作的以抒发个性、追求精神自由为旨归的“古代”人物画。
艺术评论家刘释之认为,朱光荣在岭南国画、现实主义水墨创作方面均有不凡的功力,但他更注重那种抒发个人性灵、追求精神自由的“古代”人物画,这部分作品可以归到新文人画中去,走的是一条“复归传统、开掘传统”的文人画的路子,“清、雅、拙、静、逸”是这一批画作的一大特色。
《勇毅笃行》165×204cm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古人概括得非常好。艺术的审美高度要求也一样,永远向一流画家看齐,永远向最高难度的巅峰攀登,不断超越自己,继而超越同行,最终超越名家,是有理想的人从艺者应该着力的方向。有了上述的期望,那他在人生的艺途中将永不满足、永不停步,永不骄傲、永不放弃。
《一马当先》68×136cm
艺术的最终目标应是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在前人已走过的道路中寻找规律,再沿着正确的道路去开辟崭新的天地。因此,奋斗的过程中非重点的一切都可舍弃和牺牲,名誉、地位、奖励、物质等等诱惑皆可抛;但是,攀上相当难度的艺术高峰则是一辈子不可放弃的任务,应该穷极一生为此去奋斗。
《福寿无边》136×68cm
历史上有60岁不到已去世的早熟的大师,如李成、李公麟、陈洪绶、弘仁、任伯年、徐悲鸿,但也有60后才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师,如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因此,60岁前后万不可自卑,更不能自满。
《上下观古今》68×68cm
纵观历史,每个时代都不会重复以前的辉煌,都有各自新的追求和解决的方向,那么我们的今天的绘画表现该受谁的影响、该朝哪个方向突破才会带来更大的成功?我们的笔墨意境能否比过去钻研得更深?我们在画中表达的文化含量是否带有我们时代烙印而不输古人?……这正是下笔前需要多思多想之处。
《湖光潋滟春光暖》68×136cm
当你光盯着技法构筑自己的艺术天地时,你只会在艺术的围墙里转来转去,空耗费光阴;当你海纳百川不断饱览新知识和增长新见识,你将会在智慧的引领下走出艺术的围墙,向更高的境地迈进。
《寻幽图》68×68cm
当代中国画确实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发展方向,学习传统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在的国情风貌来选择艺术出新的路向与拓展的风格。
《与君结伴老家山》68×136cm
传统经验深具着无穷魅力,谁启动脑筋从中悟道变革,谁就有可能开创新的传统顾恺之、吴道子、李公麟、陈老莲、任伯年就是典型例子,他们是一个学一个地不断接力,给中华绘画艺术奉献无线精美的程式。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看来,东西方对传统的继承观是持有同样的态度和见地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麦博通讯员郑孟鑫)2月25日下午,“中创集团八周年创新产业建设汇报会”在广东医谷——南沙产业园举行,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