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去年考古成绩单揭晓,5大重磅成果亮相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发现唐宋“大户人家”遗址

南方都市报 2019-03-01 06:24

解放南路和惠福西路交界处,“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目前仍在考古发掘中。

2018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考古调查项目182项,考古勘探项目105项,考古发掘项目16宗,发掘面积7172平方米,出土文物2115件(套)。昨日上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朱海仁在南越王宫博物馆揭晓广州考古“年度成绩单”。

据悉,本次汇报会是广州文物考古最新成果的年度汇报,也是汇报会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汇报会上,2018年5个重磅考古发现亮相,包括黄埔茶岭新石器遗址、市胸科医院综合楼汉六朝唐宋墓群、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增城明代莲花书院遗址等。

广州黄埔茶岭先秦遗址

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水稻遗存

茶岭先秦遗址位于黄埔区九龙镇汤村。“就在如今黄埔区知识城的位置。”汇报人张强禄介绍,遗址从2017年8月开始挖掘,持续到去年2月,发掘面积为3113平方米。

“现在才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张强禄介绍,遗址出土文物标本超千件,仅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的墓葬就有174座。现场出土了不少陶器,考古队员进行现场收集,再统一进行实验室修复。从陶器特征来看,与粤北石峡文化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一些自身的区域性特点。

在考古现场,研究员们发现了栽培水稻的遗存。“这些水稻,成了我们最为重要的研究发现。”据悉,茶岭遗址检测到的水稻植硅体,应该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实物遗存。茶岭遗址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堆积最为丰富、遗迹现象最为复杂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市胸科医院汉六朝唐宋墓群

广州考古首见南朝“夫妻合葬墓”

广州市胸科医院汉六朝唐宋墓群,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横枝岗路。“2018年7月到12月进行发掘,发掘面积有980平方米。”据汇报人程浩介绍,在这片土地下,共发掘清理出古代墓葬96座,共出土铜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件774件(套)。

而在综合住院楼东北部发现的南朝时期“元嘉十七年”纪年墓M41,推测为南朝时期夫妻合葬墓。其规模之大、结构之精、保存之完整,实为广州考古60余年首见,对研究广州地区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及分期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胸科医院的面积只是横枝岗的1/10。我们推测,在整个横枝岗可能存在上万座古墓藏遗址。”程浩表示,庞大的墓地发掘数量,充分说明这一带是古代先民理想的营茔之所,这对研究广州古城的地理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

出土器物预示主人“大户”身份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唐宋遗址位于越秀区解放中路东侧、惠福中路南侧。2018年7月开始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迹。

“清理唐宋至清代路面、排水沟、灰坑、水井、砖墙等遗迹96处,出土唐代至明清时期的铜马镫、酱釉碗、陶罐、牡丹纹瓦当、铁刀、牛角、铜钱等器物370件(套)。”汇报人谷俊杰表示,出土瓷器之精美,也预示着主人的“大户”身份。

“目前发掘尚未结束,这些‘有钱人’是汉人还是番人?他们的神秘身份也指明了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点评。

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

迄今最早广州瓷器遗址现身

距离新造地铁站不远,唐代曾边窑遗址悄然藏身大学城片区。“2018年2月至4月进行发掘,完成发掘面积450平方米。”据汇报人陈馨介绍,根据遗址的出土器物,专家初步判断遗址年代为晚唐,性质为民窑,“但窑体被严重破坏。”

据悉,曾边窑遗址是广州地区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唐代窑址,这对研究广州以至环珠江口地区唐代陶瓷手工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增城明代莲花书院遗址

入选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

莲花书院遗址位于增城区永宁街南香山。2018年3月至6月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根据发掘情况,可基本复原书院的建筑布局。”据汇报人张百祥介绍,莲花书院是明代大儒湛若水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其时代明确,对于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明代书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

去年,明代莲花书院遗址被评为“2018年南粤古驿道文物重大发现”。

采写:南都记者董晓妍尹来通讯员穗文考

摄影:南都记者谭庆驹

新闻推荐

全市新增5家省级“四好”商协会

本报讯2月26日,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十二届三次执委会议上,广东省工商联对已认定的2018年广东省工商联系统...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