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最暖人心

广州日报 2019-02-28 04:11
热评论

守护儿童心灵家园的“老船长”孙鸿松,以及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孜孜奉献的基层工作者张海峰,两位广州好人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但经时间磨砺而传递出的暖人心意,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谈到“好人”,人们想到的关键词往往是“付出”“奉献”等。的确,做一个好人,拥有崇高的道理理想,就必然要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做贡献。付出与奉献,常被理解为时间、精力、物质等方面的付出,比如奉献了自己业余时间的志愿者,以及为困难群体慷慨解囊的企业家等。但在这些有形的付出之外,用心用情这一无形的付出,更值得称赞。

两位好人的故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精神内核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带着感情去履行职责。

孙鸿松作为一名关爱儿童领域的服务者,不仅用创办夏令营等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提供帮扶,更通过平等对话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内心。“孩子成长路上,我们不能只关注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孙鸿松的这句话,发人深省。而张海峰在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实地上门走访,还通过耐心解释等润物无声的行动,走进了残疾人群体的内心。将心比心,用心付出,自然会得到他人发自内心的回报。

眼下,社会正能量处处涌动,各种形式的帮扶措施、大爱之举层出不穷,让人欣喜。但需要指出的是,其中个别关爱帮扶举动,起到了物质帮扶的作用,却对帮扶对象的心理关爱疏于关照。举例而言,有的学校在资助贫困学生时,要点名道姓地在校园内进行公示,当然这也是为了公开公平起见,但就没有考虑到此举可能对贫困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纵观这一类现象,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就少了一点“用心”。多站在帮扶对象的位置想一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最希望通过怎样的形式得到帮助,把好事办好,需要用心用情。

用心用情,也是双向的。要关爱他人,光靠训练技能没有用,关键要有一个热心肠,发自内心地体察他人冷暖。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崇德向善精神力量的感召,但做一个好人,从何做起呢?在我看来,关心他人,无非是从自己内心出发,最终抵达他人的内心。古人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只要保有一颗恻隐之心,便是一个好的开始。

(张涨)

新闻推荐

公交车上偷“苹果”车长民警联手抓贼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林亦旻通讯员陈国威)昨日早上,广州三汽公司王建民车长驾驶B4B线路公交车从体育中心到沐陂村总站,司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