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负责人看好大湾区建设机遇: 创新要素加快向大湾区集聚
筑梦大湾区
科创
羊城晚报记者 莫谨榕
日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大湾区内多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在企业负责人看来,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新兴产业发展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高科技企业发展引智、引才,提供更多创新要素。
先进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广东自身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有能力且有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广州为例,近年来,广州正积极发力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以GE生物产业园、思科智慧城等为代表的创新园区和一批创新型企业在广州加速崛起。
海格通信是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军用北斗领域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邓家青说:“我们第一时间就注意到规划纲要释放出的信号。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规划纲要发布后,将极大地促进产业信息、人才资本、研究创新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他表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依靠珠三角深厚的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广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正在加快形成“最强大脑”。
此外,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不少广东高科技企业看到了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广阔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肯定会大大促进轨道交通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会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更多的落地场景。”佳都集团董事长、佳都科技CEO刘伟对记者表示。
企业期待创新资源集聚
毕马威此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约有81%的技术与创新行业受访者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未来三年他们的企业将实现业务增长。这反映了科技创新行业对大湾区建设的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将给高科技企业带来巨大助力。”刘伟告诉记者,湾区的建设将带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可能产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刘伟表示,借着大湾区建设的“东风”,今年佳都科技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战略的落地,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
邓家青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规划纲要发布后,各项创新要素将加快在大湾区的聚集。就新一代信息技术而言,“政、金、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模式将加快技术研发速度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促进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项目落地,从而带动高层次人才在湾区的集聚、培养与发挥,最终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多赢发展的局面。“大湾区城市群有高质量的芯片设计团队,我们将加快芯片战略布局,促进湾区内的芯片产业集结,同时,还会积极开拓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邓家青说。
新闻推荐
南都讯记者丁慧峰4月27日晚上7点,天后陈慧娴将乘“夜机”空降广州海心沙亚运主会场,带着《傻女》《归来吧》《人生何处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