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健康“守门人”
——记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部部长李功理
编者按:“人才是第一资源”,在高速发展的今日,人才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番禺区历来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在人才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绩。日前,区政府官网公布了2018年度番禺区1+4产业人才入选名单,表彰番禺区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2018年“急需紧缺人才”奖中,番禺区共有10名卫计系统优秀人才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区中心医院黎毓光、孔卫乾,何贤纪念医院朱斌,区中医院周上策、何志良,市桥医院黎梓雯、区疾控中心李功理、区第三人民医院钟薇、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裕荣、番禺疗养院李力。为此,本报特开辟专栏“番禺区急需紧缺人才”专题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番禺区优秀医务人才的新时代风貌。
“春防流感夏灭蚊,秋御腹泻冬验禽”,一句话道出了预防工作的艰辛。2007年,李功理第一次接触“疾控”,走上了卫生工作战线,至今已在疾病防控工作奋斗了12年,和科里的其他人一起,过街走巷,负责疾病的防治和宣教工作。
“为病人治病”到
“预防疾病”的转变
与其说是他选择了“疾控”,不如说是“疾控”选择了他。彼时,人们对“疾控”二字还是很陌生。
1999年,成绩优异的李功理如愿踏上了医学的殿堂,一心想当医生的他,被调剂到预防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是什么,能治病吗?与许多懵懂少年一样,李功理也曾有过迷惑。直至2003年,一场白色恐怖“SARS”疫情肆虐中国,穿着白色防护服、佩戴着防目镜的形象,“疾控”两个字,才真正走进群众的视线。那一年,李功理还在读大学,这场疫情让他渐渐意识到,医生并非无所不能,在“为病人治病”之前,在对疾病的认知、预防上,其实可以做得更多。
刚出校门的李功理,怀着对疾控事业的虔诚之心,埋头苦干,一边向老同志请教,一边把相关的业务指南反复研读。在艰苦中成长,李功理的内心慢慢构建起了要在疾控事业中做出一番成绩的愿望。
重大疫情显身手
2014年9月,番禺区发生了登革热暴发疫情,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李功理和疾控部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当年,疫情主要发生在洛浦街、大石街、市桥街几个镇街,早期以输入的病例为主,由于部分村居蚊媒密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逐渐引起本地传播。因为疫情严重,李功理驻守在疫情现场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以上。早晚是伊蚊最活跃的时间,李功理带领团队一大早就出门,到疫点做监测,调查布雷图指数,指导镇街开展消杀工作,晚上进行病例数据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疫情防控建议。
整个防控疫情持续近4个月,由于及时指导前线工作,疫情得到了控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接踵而来的禽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各种传染病疫情,李功理带领同事们与之奋战,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却令人感到振奋,因为它所凸显的是心系百姓、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疾控形象。
为“艾”倾注爱心
“我还能活多久?”“别人会知道我的病情和个人信息吗?”刚刚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患者,常常这么问李功理。
“艾滋病感染者不仅要承受疾病的痛苦,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担心传染给别人、担心受歧视等等。”这些年,区疾控中心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治疗关怀等服务,连续多年在大学城举办丰富多彩的艾滋病宣传主题活动,李功理参与其中,感触颇深。
他曾经接待过一名感染者,在咨询的过程中,对方突然要求要与他握手,他毫不犹豫地把对方的手握紧。“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让他感动不已。”李功理说,这名感染者后来告诉李功理,在这过程中察觉到对方有一丝犹豫的话,他可能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认为这是一次“拯救生命”的握手。
12年来,在李功理直接管理和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中,对疾控机构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没有一起投诉事件;他出色的表现,也让他先后获得省、市、区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从精准科学的疫情分析评估,到寻常百姓的每顿吃了几克盐,只要是防控疾病,促进健康的事儿,都是"疾控人"要做的事。”这份责任感和成就感一直鞭策着他,让他想努力做得更多。“假如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个职业。”李功理动情地说。
人物介绍
李功理,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部部长,投身公共卫生、战斗在疾病预防控制第一线十余年,个人年度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荣获2017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技能竞赛决赛第一名,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应急技术标兵”、“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番禺区“十佳医务工作者”、“番禺区急需紧缺人才”等称号。
新闻推荐
全球6大进口种植体联合惠民:半口、全口种牙半价补贴 新院开业双院同庆,“种好牙·享口福”第6批公益援助:进口种植体2980元/颗
▲邓叔叔种6颗恢复半口牙▲市民积极参与“种好牙·享口褔”进社区公益活动文/记者路得半口、全口无牙是高龄长者常见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