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荣:用古意来画当代人物

羊城晚报 2019-02-24 13:25

朱光荣作品

朱光荣1965年生于广州。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师从卢延光、王孟奇、陈钰铭、赵准旺等艺术家。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

朱光荣作品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2月21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画予文心——朱光荣近作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幕。展览以42幅作品,展示十年来朱光荣在中国画人物题材上的探索,并同期举办了“画予文心——朱光荣近作展研讨会”。

广东省美协发来的贺信中评价:“朱光荣先生在创作中一直坚持传统文人画的风貌,一直对传统文人画在当代传承与研究,以诗词以笔墨入画,画中渗透了浓厚的传统的韵致。”原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认为:““他非常着重对文化的积累,对文化的钻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为此还写了不少文章,他是广东画家里面少有的这么注重文化的画家。”著名画家陈永锵在现场表示:“他的画不仅画得好,还用很有特性的画风抒发自己的情怀。”

研讨会上,著名画家卢延光用了“淡”“雅”“文”“灵”“静”五个字来形容朱光荣的作品。而詹忠效更深入分析了朱光荣作品的特点,他认为:“他给我的感觉是有一种古文人风、书卷气,从他的文章和画风,以及对先前的艺术理解上,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敬畏,但是又不失对现代和自然的尊重。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既有仙气也有地气,仙气多见于他的古典题材,飘渺而灵动,地气多见现实题材,厚重而沉实。他十分在意表现手法与不同题材的结合和运用,而且按不同的需要将工笔、写意、白描、水墨一概派上用场,这充分反映了他对随物素材、笔墨当随时代的追求和应用。”

访谈

还不急着形成风格

羊城晚报:上一次办展是十年前,您自己感觉这十年前后作品有哪些变化?

朱光荣:十年后的画比十年前放松了一些。但我觉得还不够,我想在浑厚、厚重方面继续加强。但人物画中,形的约束比较强,要做到“似与不似”就非常难。齐白石、黄宾虹都是到了七十多岁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八大山人也是在六十多岁才定型。所以,我还不急着要形成什么风格。但我想最终的目的是要摆脱古意,最终的目标应该是用古意来画当代人物。

羊城晚报:在您的求学路上,影响比较大的老师有哪些?

朱光荣:最初应该是卢延光与詹忠效两位,他们的线描人物画对我影响很大。当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没有上美院,通过他们的连环画作品受到了很大启发。詹忠效老师的线描是用毛笔来画;而卢延光老师则是用针笔来画,很具现代感,也受克里姆特的影响。所以,当年看到两位老师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后来认识卢延光老师之后,他跟我强调多画速写。没想到,后来考美院,我凭借速写突围而出。素描、色彩科的分数很难拉开,考试的时候,我与别人不同的就是拿毛笔画速写。当时是陈新华老师监考,他对我印象很深,后来他特意向陈金章老师推荐了我。

羊城晚报:进美院之后对中国画人物题材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

朱光荣:当时我们都认为杨之光前辈的人物画是一面旗帜,广东再难有人能超越他。之后还有林墉老师、陈振国老师、伍启中老师等都画得很好,我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能够像他们那样有成就。有一段时间,我比较迷惘,想不透。后来王孟奇老师到了广东,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他,把那些困惑都跟他讲了,他一一给我分析。我感觉一下子就开悟了。他让我古代学几家,同时代学几家,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从而寻找到自己的坐标。自我查找艺术缺陷,自己补缺。

目前追古还不够,

60岁之前都主要学传统

羊城晚报:都选了哪几位?

朱光荣:古代主要是向李公麟、陈老莲、任伯年学习。当代则主要是王孟奇、王子武等老师。王子武老师画《齐白石》的那张画我最喜欢,很简练。艺术要做到简练是很难的。

回头看,传统里面很多大师级人物都是博学多才的,我要跟他们一样多学习画外的东西。黄宾虹是我最大的偶像,他是我最想学习的对象。他能画、能写、能书,又能鉴赏。我觉得艺术要提高,最后还是要看综合的素养。我目前追古还不够,要像齐白石、黄宾虹那样,六十岁之前都主要学传统。我以前到过赖少其家里,在他晚年,家里时常摆着一本黄宾虹的书,一本陈老莲的书。这给我启发很大。他到了那么大的年纪,仍然在学习传统。用几十年的时间学习传统,可能华丽转身也就是后来的几年。

羊城晚报:中国画的现代探索中,人物画的探索显然比山水、花鸟要走得更前一些,但也不乏追古的方向,您怎么看两种不同的选择?

朱光荣:写实人物确实拓宽了人物画发展的路向,但是否就能说超越了古人呢?这个可能还另当别论。至少目前我认为还没有一个画家超越了任伯年的,更没有超越陈老莲的。古人对线条的把握,这一点是后人很难超越的。你看中西结合的画家,徐悲鸿、林风眠等成就还比不过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等。

羊城晚报:广东中国画人物题材的探索如何?

朱光荣:广东的画家在中西方元素的运用方面,如果用个比例来形容,应该是“五五开”,但北方大部分画家,是“二八开”。其实我们看齐白石、吴昌硕,应该都是“一九开”,以中为主,再加入一点点西方的元素,可能路会走得更远一些。

新闻推荐

广州梯面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开幕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罗桦琳通讯员花宣)共赏金黄花海、同唱客家山歌,齐看秀美山水、乐品客家美味。昨日,“花漾之都·乡旅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