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赏花:城市审美治理的日常化

南方日报 2019-02-22 06:21

■林泉

春节前后,广州市民前去华农观赏樱花的消息刷屏。其实,市民去高校赏花,早已不是新闻。每到美丽的异木棉盛开季节,华师校园内也是人头攒动,有的全家出动,有的情侣相伴,或拍摄,或驻足,或捡拾落叶,或吟诗作画。

“校园内万紫千红,赏花人络绎不绝。”过年过的是亲情,也是气氛,在春节前后,一家人去校园赏花,不仅促进家庭和睦,也提升了家庭成员的审美水平。在赏花中,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不同,每个人的收获也不同。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提供给市民的不仅是方便的交通、医疗、教育等硬件,还有审美治理方面的“软件”。当前,审美日益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对待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不再是美学家、艺术家的事情,而是逐渐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高校恰好有规划、园林、植物学等各个方面的资源,美化校园的同时,也美化了城市,给市民提供了审美日常化的可能。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重视大湾区的文化治理势在必行。文化理论家本尼特认为,文化是一系列的治理关系,文化治理是通过审美文化来转变人的思想与行为。也就是说,审美日常化既需要引导,更需要提升。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其实就是提升人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使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市民自发去校园赏花,足以说明市民爱美之心的迫切。高校敞开校门,为城市审美日常化开了好头。也希望越来越多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发现美,创造美,给市民提供审美资源。

新闻推荐

积极推进文旅融合 花城广州焕发新活力

百万葵园把郁金香花海搬到了广州国际旅展现场,营造出一片花的海洋。广州国际旅展现场,香港展会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