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潭梁氏花灯: 家族手艺传承四代 工序复杂寓意美好

增城日报 2019-02-20 11:14

梁桂深夫妇与小孙女手持一起制作的花灯、走马灯。

1.制作两个十字篾条。

2.制作八角圆环。

3.制作花灯“内肚”。

4.在“内肚”中放置圆环内心。

5.为灯笼贴上吉祥花纸。

春节是增城街坊择日“吊灯”的好日子。在本地话中“丁”与“灯”谐音,故花灯不但可以作为节庆的福灯、祭拜的礼灯,还能作为“添丁”的喜灯。“吊花灯”亦称“上灯”“吊灯”,主要是在春节期间,各村为本族在上一年出生的男孩进行的一项宗族活动仪式,即买一对新灯笼悬挂堂中、宗祠或神庙,以作“庆子”之礼。与赏灯同时举行的,还有“煮灯茶”“请灯酒”之举。

派潭镇刘家村三眼塘社梁氏花灯制作传统工艺有200多年历史,梁氏是派潭及周边地区唯一做花灯的家族,他们继承祖辈留下的做花灯工艺,并不断创新,使这种珍贵民间传统工艺文化遗产得以保留。正月初十,梁氏花灯第四代传承人梁桂深在家里忙碌着,准备着客人预订的花灯。

文/记者陈婕妮 图/廖嘉敏

延承传统花灯制作技艺

增城“吊灯”习俗悠久,《增城县志》早有记载正月十五元霄挂花灯的习俗。“……十五为元霄,农村生男孩户,从初十起至元霄在宗祠挂花灯,摆酒祭祖,言情亲友,事春节活动又一高潮,同时也是结束……”。

据梁桂深介绍,自己的曾祖父在清光绪年间拜师学做花灯,随后将花灯制作技艺传给后人,传到自己时已经是第四代。

受祖辈影响,梁桂深从小就迷上了扎灯,花灯事业一做就是40多年。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还有一道道清晰可见的伤痕,那都是他与花灯相伴的岁月留下的痕迹。

“除了吉祥图案和吉祥字贴,诸如破竹篾、做灯笼模型骨架、剪纸、贴纸等全靠手工,一个人制作这样一盏大花灯要花上大概两个半小时。”梁桂深指着眼前已经做好的花灯告诉记者,梁氏花灯的整个制作过程工序多且较繁琐,从破竹篾、扎灯骨到贴花纸等,全部是人工制作。贴上一幅幅有吉祥寓意的花纸,还有“恭喜发财”“老少平安”“丁财两旺”“身体健康”的吉祥字贴等,整盏灯立即“鲜活”起来。

多道工序坚持纯手工制作

虽然花灯销售一般只在春节期间,但制作花灯的准备工作却要提前两个月。梁桂深会在十二月就开始准备材料,然后就是锯竹、破篾、做灯笼模型骨架等。“做花灯用的竹子也有讲究,不能用太新的竹子,一般都要用前年的竹子。”他说道。

“内肚”是花灯的最基本部件,梁桂深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将标好刻度的蔑条折断一半。“竹条要这种只断一半的效果,必须用暗力来折,不然一下就会断掉。”梁桂深边说边将蔑条折成几段后轻轻一卷,一个八角圆圈便扎成了。接着,他把四根八角圆环“角角相扣”做成了足球的形状,无需借助胶水、绳子等工具固定,非常稳当。随后,制作好“内心”“外肚”,一个完整的灯笼模型就做好了。梁桂深笑着说:“做好之后还要检查模型是否均匀对称,稍微调整一下。做这个可是很考验耐心和细心的。”

做好灯笼模型骨架后就是贴花纸了,先将吉祥图案贴纸贴在灯笼“内肚”四方框灯门上。说起这吉祥图案贴纸,梁桂深说这是他自己创新设计的,旧时古灯笼采用印章印吉祥图案已经过时,现在的新式贴纸美观又喜庆,深受欢迎。将花纸贴好后,梁桂深叫来小孙女,“平常我就让她来贴这些五色花朵和彩色灯带,从小就让她学习了解制作花灯,以后可以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只见小孙女十分熟练地贴起了花朵和彩色灯带,一盏漂亮的大花灯笼就大功告成了。

从正月开始,梁桂深便每天制作花灯,一直做到正月十二,十几天下来能制作完成200多盏花灯,每盏花灯售价为80—100元不等。“除了本地街坊来预订,还有正果、小楼和从化等地方的人预订,我们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给他们定制花灯。” 梁桂深自豪地说道。

制作花灯工序繁复,十分讲究,不仅是一项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梁桂深用巧手延续了百年花灯的制作工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族的“花灯史”。“这是我们的传统,也寓意着美好,希望花灯制作技艺永不失传。”作为增城区非遗项目——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梁桂深希望将这门技术传承下去,也欢迎更多年轻人来学习。

新闻推荐

如何合法地谈情说爱?有些事不要做

信息时报讯(记者何小敏)情侣们一般都想着如何优雅低调地秀恩爱,遇到节日更是如此,但有些事可别乱来。昨日,黄埔区检察院检察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