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好工匠”周哲: 44年奋战一线 炼成“大国工匠”
好人简介:
他是广州供电局一名变电检修工,从未间断地在电力一线摸爬滚打44年。44年来,他修炼了集钳、钻、焊、磨、扎于一身的过硬本领;怀揣一颗匠心,用满腔热情铸造自己不平凡的一生。2017年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评选“大国工匠”,他成功获选,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大国工匠。他,就是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一次设备检修专家周哲。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刘润泽通讯员 李滨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好人说:
如果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行业。对自己的事业,以热爱、责任为前提,兴趣、执着、忘我、虔诚、感恩,缺一不可。”
广州供电局电机检修第一人
毕业后,周哲便踏上了电网之路,在电网一线工作长达44年。今年59岁的他,如今是电网的一级技师、检修导师,广州供电局的电机“检修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广东电网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设备不断涌现,对现场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变电检修的工种性质讲究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熟悉各种设备、各种运行工况,可以随时应对各类故障。对设备的熟悉得益于长时间从事电力维修,几十年下来掌握了很多技能。我是技术工人,练好技术就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周哲说。
周哲有很多绝活,被称为电力检修“活表单”。几十年来,过万次消缺检修无一次返工,故障分析无一例错判。无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周哲都在无形中践行专注。他喜欢的东西很多,每一样都竭尽全力对待,成为一位将科学精神与生活融会贯通的“粤派工匠”。
从业的40多年,也是国家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40年。作为保供电的一员,周哲的身影时常出现在重要庆典场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广州亚运……每次重大节庆时刻周哲都工作在第一线。
例如广州亚运会之前的特检工作,周哲参与了海心沙场馆开闭幕式的供电保障。他和同事提前7个月来到海心沙,将海心沙里所有电器设备都检测一遍,每一颗螺丝全部松开后重新紧固,保证开幕到闭幕的供电。那时正值夏季,每天他们都在4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工作。周哲和同事日夜坚守岗位,换来万家灯火,举国齐欢。
经过40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周哲单凭看、听、摸就能判断出故障,与仪器检测基本无误。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技巧,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勤学苦练,习惯便成自然,这也是周哲40多年来最大的感悟与积累。
热爱电力行业传承匠人匠心
“我从小就喜欢电力设备,说敬业也好,说爱岗也好,首先是要热爱这样东西。如果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行业。对自己的事业,以热爱、责任为前提,兴趣、执着、忘我、虔诚、感恩,缺一不可。我以前很少回过头看自己做了什么,只是因为单纯的喜爱。现在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回头审视曾经奋斗过的事业,才发现自己原来走了那么远。”周哲说。
如今的周哲又多了一个“大国工匠”称号,他认为荣耀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既然作为一线工人的代表,就要将自身的匠人匠心传承下去,精益求精,雕成“南网工匠”。
“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甲亢等疾病,但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我甚至模糊了单位和家的概念,也记不清多少年的节假日和工龄假没休息过。我试过连续6个月没休息过一天,天天在工地施工,住在工地的次数至少15次,一两个月不休更是不计其数。”周哲说。
“周哲工作室”
延续创新技能
不分昼夜地工作,既培养了周哲扎实的技能功底,也为他后来开展工具改良创新打下基础。2012年,周哲工作室成立,让周哲有了能在退休前把这几十年的经验和手艺传承下去的机会。
近年周哲工作室培养的工作人员,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专利在内的几十项奖励。现在周哲工作室的发明、创造,成为工作人员解决各种难题的利器,这些发明创造荣获了几十项创新奖近30个专利。据了解,周哲工作室还获得广州市总工会颁发的“劳模工作室”。
40余年坚持在电网一线,看似平凡渺小,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看似豪情万丈,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靠自己,靠钻研,周哲40多年的从业经历浓缩了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广州电网的发展史,他用人生最好的年华,换来了电网的更大更强。44年来,周哲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做好一件事不难,但长达半个世纪坚持做好同一件事,那就需要不懈的恒心和精益求精的匠心。44年,周哲将青春贡献给变电检修事业。他坚信,只要不忘初心,一定会见证一个又一个属于“万家灯火守护者”的奇迹。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徐绍娜报道诗韵花城,风雅元夕,在诗舞音画中领略中华五千年的风雅颂。”元宵诗歌晚会《诗韵中华》将于元宵晚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