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风里来雨里去 老兵站好最后一班岗何庆听打道钉、砸洋镐,养护铁路曾经全靠一双手
[摘要]何庆听打道钉、砸洋镐,养护铁路曾经全靠一双手
→“春运老兵”何庆听。通讯员供图
2月13日,春运的返程高峰仍在持续,粤北的早晨仍然有些清冷。线路上,身着黄色工作服,手持一把检查锤,何庆听仔细地敲打着,每一颗岔区连接件的螺栓都不放过,还不时用携带的油漆画上一个记号。赣韶线总甫到长坝间近30公里的线路设备,就由何庆听所在的线路工区负责检修。
与其他也在坚守的铁路人不同,今年是何庆听的最后一个春运。“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时光荏苒,已经41年工龄的他是铁路发展的亲历和见证者。
又一次主动留下来值守
与以往那样,他又一次自己主动留下来值守。
“年轻人干铁路都不容易,过年了能回家就尽量让他们多回家陪陪父母,我们老家伙就不在乎了,离家又近,回去方便,不像他们都是天南海北的。”每每安排值班的时候,何庆听总是会这样说。
最后一班春运岗,他仍在坚守,年三十晚饭时,何庆听给家人发去了视频:“你看,我跟兄弟们的年夜饭极丰盛,我也马上退休了,到时候天天在家陪着你们。”隔着屏幕,他和工区的兄弟们还跟家人一起碰起了杯,喝着饮料,笑得很开心。
1964年出生的何庆听,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务段的职工。1986年退伍后,年少气盛的他1988年来到了铁路工作,任线路工。
“我从事线路工种几十年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打道钉、砸洋镐,养护铁路全靠一双手。有句话说:‘火车不是推的’,我们那时候都打趣,火车就是我们用双手推起来的。现在各式各样的大小型养路机械彻底解放了劳力,处理线路病害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一下下挥道镐了,捣固镐、捣固车轻轻松松就完成了线路养护,不仅精准度高、效率高,关键是人还省劲儿。以前我们还抡道锤的时候哪敢想这些,时间过得好快,铁路发展得更快。”何庆听感慨。
退休后也会不时回来看看
对何庆听来说,今年是最后一个春运了,他尤为珍视。
洗得微微泛白的工作服穿在身上,他极其郑重地别上了党徽。检查道岔状态、巡视线路状况、测量线路尺寸变化,每一项他都做得极其仔细,更加细微、温柔。
“干得久了,跟这些设备都有感情了。平常跟它们打交道的时间要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长,他们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一列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从我们养护的线路上安全平稳驶过,心里还有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感呢。”望着绵延的铁道线,何庆听略显腼腆地说。
即将退休,他还真不舍得。“不知道回去后,晚上听不见火车的‘况且’声还能不能睡踏实呢。就算退休后,我也会不时回来看看的,看看坚守过的地方,看看并肩作战过的弟兄。”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通讯员焦卫东李超郭宇轩
新闻推荐
实力中青年医生 周三揭榜 一本通今起预售 将选出十名幸运读者到广报中心参加新闻发布会
扫码进入预售页面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梁超仪)在精准化医疗时代,一旦生病,选择合适的科室,挑一位最适合自己、能“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