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 节后求职慎防陷阱

信息时报 2019-02-15 00:59

信息时报讯(记者 罗阳辉 实习生 凌雪敏 通讯员 李柰 张毅涛)昨日,广州市反诈中心通过分析往年同期招聘诈骗类警情并结合实时警情,梳理出以下几类常见招聘骗局,提醒求职群体,找工作务必擦亮双眼,谨防受骗。

陷阱1:先交各种名目费用

骗局:不法分子在招聘网站发布待遇条件诱人的招聘信息,应聘者主动联系上后,被要求先交一系列的费用(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等)。不法分子一般在收取各种费用后,称应聘职位已满,或提供货不对板的职位,甚至是收了钱就无法联系。

近期案例:2019年1月21日,反诈中心接到某高校在校生小唐报警,称当天在某知名招聘网上搜索兼职信息,通过QQ及微信与对方联系,对方称可以提供打字员兼职,但要先收取几笔费用(试用金230元,验证费500元,备案费500元,审核金400元,认证金360元)。小唐先后5次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共1990元,对方还告知会在收取费用的5~10分钟之内返款,但小唐一直没收到返款,在QQ上要求对方退回资金,对方再也没有回复并将小唐拉黑,小唐意识到被骗了。

陷阱2:收费后人去楼空

骗局:不法分子冒充企业或中介,以优厚待遇为诱饵进行招聘,收取应聘者缴纳的报名费等各种费用后,让其回家等消息,随之携款跑路。

陷阱3:帮应聘者找“关系”

骗局:不法分子声称自己在某企业有内部关系,可以帮助求职者找工作,但需要求职者支付“疏通费”。等求职者交钱后,不法分子立即消失无踪。

提醒:凡是要交“钱”都免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担保金或其它名义的财物,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均属违法行为。市民在应聘过程中遇到企业要求先行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时,需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广大求职应聘者在招聘过程中如遇企业收取财物的情况,可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转劳动部门举报处理。

此外,求职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公司,并通过企业官网或114查询企业联系方式等向企业咨询,确认招聘信息是否真实。同时,还可通过工商部门官方网站查询企业的信息,初步辨别企业真伪。

新闻推荐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广州将在五方面发力

信息时报讯(记者何小敏)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