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山里娃考清华志愿廿年全靠“抠” 周新旺20年捐资助学、献血助人 收逾百封感谢信

广州日报 2019-02-14 03:56

考上清华的贫困生写给“大哥哥”周新旺的感谢信。周新旺工作照“大哥哥,衷心感谢两年来你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你正是推动我站起来的人……”一封来自江西偏远山区的信,出自一位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女孩之手,收信人是黄埔海关关员周新旺。像这样的信,周新旺至今保存了100余封。这位广州志愿者圈中的老熟人“旺旺”,20年如一日用爱心倾注公益事业,掀起一股广州志愿驿站服务社会的新风潮。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通讯员穗文明

抠出“闲钱”

他资助11名贫困生圆上学梦

“大哥哥,衷心感谢两年来你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海伦·凯勒曾说,当有一种力量能推动你站起来时,你是绝不可以爬行的。你正是推动我站起来的人……”这是一封来自江西偏远山区的信,出自一位名叫王淑贞的女孩之手。她在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向资助她的周新旺报喜并写下了肺腑之言。像这样的信,黄埔海关关员周新旺至今保存了100余封。

第一次接触助学,还是周新旺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周新旺放假回家,妈妈跟他说:“你多了一个弟弟。”周新旺听后惊讶不已,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父亲利用攒下的“余钱”,资助了一位贫困孩子上学。父亲的行动,感染了周新旺,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助学的种子。

参加工作后,周新旺有了一定积蓄,助学的想法越来越强烈。通过多方查找,周新旺加入了助学网站“心守家园”,以结对帮扶形式牵手山区贫困学生。此后的20年里,在周新旺和其他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数百名贫困学生得以从小学读到中学。周新旺自己一个人就扶助了11名学生,其中两人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

周新旺助学的“闲钱”完全是抠出来的。夫妻俩都是工薪族,上有年迈父母要赡养,下有正在念书的儿子要抚养。他靠省吃俭用,从生活费中一点点抠出助学的钱。很多家庭喜欢周末上街吃顿饭或是到郊外休闲一下,但他对这些从来不关心,“我唯一亏欠的是儿子,从来没能周末带他去哪里吃好吃的,去哪里玩好玩的。我和妻子更不追求奢侈的生活,没时间做饭的时候,在外面吃个快餐对付一下就行。”周新旺说。

5本献血证

他把全身血“换”了一遍

刚刚过去的大年初三,在广州过年的周新旺又走进了全年无休的血站,卷起袖子献爱心。20年来,他不仅习惯了公益助学,更是将义务献血看作是平常事。周新旺这样总结自己的“公益经”:“就像坐公共汽车一样自然,有闲钱就捐点款,有时间就做公益,身体好再献点血。”

从1998年开始,周新旺几乎每年都要献1~2次血。“献血根据身体情况分200毫升、300毫升和400毫升,只要护士说他的身体条件可以抽到400毫升,他就会毫不犹豫"来个大份的"。”当年的同事王毅向记者感慨道。

周新旺坚持了20年义务献血,累计达8400毫升,相当于一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人,把全身所有的血液都换了一遍。他的献血证已经写满了整整5本。“我不抽烟、不喝酒,健康的身体和血液如果能对社会有点帮助,为什么不用呢?”他这样说。周新旺还自愿报名加入中华骨髓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之后,他又加入广东省眼库,成为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

和个人的捐资助学、献血救人不同,做志愿服务,周新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10年亚运会前后,广州掀起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周新旺经过培训成为第一批广州市注册志愿者,进驻昵称“西关小屋”的海珠客运站志愿驿站担任副站长。从“西关小屋”开始,周新旺变换过几次服务地点。他现在是海珠区广百新一城志愿驿站的志愿者,每天除工作的8小时外,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旁人问他:“你这么"拼"图个啥?”妻子笑笑说:“支撑他做这么久的,我想是一种信念。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我尊重他的追求。”他自己则想得更远:“我希望有更多稳定的年轻"血液",让志愿服务能从小众活动成为大众活动。”

新闻推荐

海珠警察龚涛多年来春节期间坚守岗位 除夕夜,他与父母视频共进年夜饭

从警17年,龚涛只和父母一起吃过一次年夜饭。通讯员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罗阳辉通讯员吴琼)“爸爸妈妈,抱歉,今年又不能和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