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广州教育家底力推大湾区教育合作
自创刊以来,广州日报一直见证、传播,甚至参与国家教育的发展,为教育鼓与呼成为广州日报自觉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广州日报记录广州、广东和国家教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见证国家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每一点细微的变化。
未来,广州日报将继续与广州教育发展同行,全新的“科教周刊·教育”版的问世,正是这一过程中迈出的坚定一步。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本版将以广州日报全媒体为传播平台,关注各学段各办学层次教育新发展,致力于传播可供复制的广州教育经验,为广州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作出自己的努力。同时,本版也将成为最新教育理念、教育实践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尽职尽责。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刘晓星、林霞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除署名外)
2017~2018年,广州教育继续高水平发展,亮点多多,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州经验”。广州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广州已组建36个教育集团,实现市属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每个区都至少有一个市属教育集团在当地办学。2017年,广州市高考录取率达到95.36%,对绝大多数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接受高等教育已是“标配”。
广州的教育发展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名列前茅。如何进一步发力,增强广州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力推大湾区教育合作?2019年将给出答案。
形成一系列“广州经验”
2017~2018年,广州教育在已有基础上继续高水平发展,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创新路径,重视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州经验”。
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当下社会关注的问题。广州构建“中心城区抽疏、外围城区植优、农村地区补齐”的布点规划。目前,广州已经组建36个教育集团、82个学区。今后十余年内将规划中小学校2184所(现有+新增),更强调新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向外围辐射。
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租购同权。2018年3月起,广州各区陆续公布积分入学政策,租购同权得到落实。
广州已建设省市教育名家、名校(园)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571个,并打造了卓越校长培养工程、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优秀校长培养工程等品牌项目。
广州全市有1486所中小学校落实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904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2018年广州市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3人进入全省理科总分前10名、6人进入前20名,423人进入文理科总分前1000名。
广州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构建与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世界前列、全国一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加快广州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广州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国际化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签署了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协议。广州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将共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均衡每区都有至少一个市属教育集团
广州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将优质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有效教学模式等输出到周边或集团内其他学校,推动形成区域、城乡和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格局。目前,广州已经组建36个教育集团、82个学区、5个教育联盟,覆盖1066所公、民办中小学,服务106.3万名学生。
广州市各区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特色发展”的原则,开展学区化建设,科学合理组建学区,建立学区机构议事制度,以优质龙头学校为带动,促进师资流动、统筹招生、推行一体化管理,带动学区内学校共同发展,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越秀区为例,探索立体学区十二年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全国首创立体学区管理模式,推进立体学区建设,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广州市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非中心城区辐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2017年12月,成立广雅、执信中学、广州二中和广州实验首批4个市属教育集团。2018年5月成立广州六中、广大附中和广铁一中第二批市属教育集团。目前,广州已实现市属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每个区都至少有一个市属教育集团在当地办学。
广州集团化办学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建校,即龙头学校根据布局规划,直接建设新校区合并管理;委托管理,即将成员学校委托给龙头学校管理;合作帮扶,即龙头学校与成员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帮扶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拓展教育职能,领衔打造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教育集团一般在现有学校基础上组建,而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则依托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集团在六个区域举办一批具有实验性和先锋性的学校、幼儿园以及教研分院,包括黄埔区的广州实验中学、白云区的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融合实验学校、花都区的花都实验学校、番禺区的番禺实验幼儿园、南沙区的南沙实验幼儿园、从化区的温泉实验教育集群。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将教学和教研相结合,尝试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集团办学多样化、高质量发展,体现广州市教育治理的创新驱动。
“租购同权”多区出台落地方案
广州市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保障每一位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2017年,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落地,符合条件入读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学位的随迁子女占总申请人数超过60%。2017年7月,广州发布《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租购同权是指符合条件的租户子女可以拥有就读公办学校的资格。广州市按照“租购同权”的目标做好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含政策性照顾学生),由实际租住地所在区统筹安排到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来穗人员为其随迁子女以积分入学方式申请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位的,由各区结合实际对申请人合法租房情况赋予与购房者相同的分值、权重。
根据广州“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和以政府补贴民办学校起始年级学位的就读比例将力争提高到70%。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海珠区、越秀区、黄埔区、增城区、南沙区、番禺区、从化区和花都区等均新增“租购同权”的落地方案。
人才引进名教师名校长62人进驻
广州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广州市着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才和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2017年至今,广州市引进基础教育名教师、名校长62人。
2017年8月,广州市教育局牵头发布《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入编引进的杰出人才,除享有各种优厚待遇外,最高可享受税后150万元安家补贴和96万购租房补贴,填补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真空。并在岗位聘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以增强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在引进的过程中,突出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和责任,先由用人单位初选,再经用人单位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认定,最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党委(党组)研究确定后,予以聘用。
2018年,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管理和考核办法(试行)》,同时在建立新一轮广州市教育专家、名校长和名教师工作室时将第一批引进人才纳入广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进一步激发高层次人才在专业岗位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目前广州已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已经全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人才聘任协议,这些已引进人才在广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校长或教师的岗位担当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很多教师同时也在广州实现了个人的专业发展,评上了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教育改革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制度初成
根据国家、广东省高考与中考改革要求,广州市结合市情,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内容、模式,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异地中考等政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招生制度,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2018年12月29日,广州中考改革过渡期政策以及中考改革政策正式印发。从2019年开始,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报考公办普通高中的条件从“四个三”调整为“两个有”:有广州三年初中完整学籍、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在广州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
广州市现行中考政策3份文件有效期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4月届满。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作为试点市之一,广州市须从2021年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实施前的2019年至2020年为过渡期。2021年起中考实施新的考试制度、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和新的招生录取机制。考试方面,实行“全科开考”。
广州市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及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渗透融合;深化课程内容改革,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推广STEM教育。STEM教育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统整而形成课程,以学科知识整合、生活经验整合、学习者中心整合为取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给予项目实施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智慧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依托全市59所省信息化中心学校和71所智慧校园实验校开展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评价,21所学校被评为优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从化区良口镇、增城中新镇为试点,开展信息技术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组织编写中小学人工智能地方教材,并确定广东广雅中学等109所学校为人工智能教材试点学校。
广州市共建设71所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实验校,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互联网+”学校教育的创新实践,推动教育理念和模式改革。2018年,开展智慧校园优秀案例遴选工作,全市共21所智慧校园被遴选为“优秀”案例。
广州市各阶段教育看点
学前教育
2017年,广州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0亿元,其中教育领域的预算相比前一年增加20余亿元,安排8.9亿元加大对幼儿园的补助和公办学位供给,学前教育投入增幅达112%。2017年,新增幼儿园49所、其中公办园21所,普惠性民办园增至1430所、占比79.5%,规范化幼儿园增至1688所、占比93.9%,3周岁以上幼儿毛入园率117.56%。
基础教育
截至2017年底,累计投入67.5亿元新增学位补助,新增中小学位18万个。按照三年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广州市将新改扩建学校129所,其中政府主导建设学校88所,住宅配套建设学校41所,新增学位16万个。
广州市制定《关于新建一批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到2020年,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到70所,新增示范性高中学位约5.5万个,示范高中学位占普通高中学位的比例由目前的56%增加到85%左右。
2017年广州高考一本上线率24.72%,较2016年提高2.5%。
中职教育
16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14个专业获批市级示范专业,6项获批市级教产对接项目,21门市级立项精品课程通过认定评审;开展“匠心筑梦”教育创新活动,14所学校评为广州市“职业生涯教育试点学校”,16所学校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教育试点学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的五所职业学校之一。
2018年广东省共计212名中职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31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111个奖项。广州市13所中职学校派出了76名选手代表广东省参加了22个比赛项目,共获38个奖项,一等奖14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6个,一等奖、获奖总数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茅。同时,选派中职选手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也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共有9名选手入选集训队。中职学校教师参加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2个;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3个,获得一等奖数量在全国城市排名名列前茅,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
高等教育
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签约建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南分院落户广州。
2017年11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南分院落户广州从化签约仪式在从化举行。其主要定位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智库”、高端人才培养和新兴学科培育的“摇篮”、国际学术交流和政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引擎”。
数说广州教育
2017年,广州市幼儿园入园人数17.94万,同比增长2.94%,较2015年增长1.53万;
2016年广州市小学招生人数较2015年增加5000人,达18.03万;2017年小学招生人数快速上升,再次增加1.08万,招生人数达到19.11万,同比增长5.97%。2017年广州市小学在校学生数100.47万,较2016年增加3.62万,同比增长3.74%。2017年广州市共有小学961所,较2016年增加8所,较2015年增加20所,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6%。
2017年广州市初中招生12.21万人,较2016年增加5800人,较2015年增加1.13万人。2017年广州市初中在校学生数和教师数分别为33.88万和2.82万,较2016年分别增加9400和700。2015年、2016年广州市初中学校数量保持稳定(390所),2017年广州市初中学校数量为397所,较2016年增加7所,增幅约为1.80%。
2015~2017年广州市属本专科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保持在3.05万人左右,招生人数变化波动不大。这三年广州市属本专科高等院校招生人数分别为3.06万人、3.03万人和3.04万人。
2017年,广州市特殊教育招生人数实现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698人增长至801人,同比增加103人,同比增长率达14.76%,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2017年小学阶段毛入学率101.5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9.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稳步增长。从2015年的110.05%上升至2017年的114.50%,增长4.45%。
2017年广州市高考录取率为95.36%,较2016年的94.61%实现0.75个百分点的增幅。
新闻推荐
《红红火火的许愿树》李敏清摄《新春的色彩》余志满摄《洗邋遢,迎新春》黄善祥摄《年,就是炸油角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