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记忆:乡愁曾是一张火车票

河源日报 2019-02-05 08:00

■一名旅客在合肥火车站自动售票机上提取火车票(2011年1月17日摄)。■旅客在郑州火车站“刷脸”进站(2019年1月21日摄)。■ 2011年1月9日,上海站北广场春运火车票“大卖场”开辟130个售票窗口,开始发售春运首日车票。这是旅客在火车票“大卖场”购票。■春运期间,济南火车站为农民工提供团体订票服务。这是工作人员到高新区的一处建筑工地送票(2007年2月6日)。■一名旅客在广州南站检票进站(2011年1月19日摄)。■在G1206次高铁列车上,列车长张悦(左)为乘客办理补票手续(2019年1月30日摄)。为了团圆,年复一年,中国人奔波在春运的路上。乡愁曾是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连通着千万人的他乡与故乡。新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常备客票(硬板票),需要手工加注乘坐信息。售票员卖票就像“抓中药”,票箱里的小格子对应着不同的车票,售票员用日期机在车票上印上日期,贴上座位号,打着算盘计算价格。那时候售票速度慢,差错率也比较高。1997年,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正式投入使用,从“做手工”到“敲键盘”,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2008年,蓝色磁介质票开始出现,自助验票闸机投入使用后,乘客可自助刷票进站。2011年,网络订票业务的开通大大简化了购票流程。如今,无纸化的电子火车票已开始推行,乘客可以“刷脸”乘车。未来,有形的火车票或将成为历史。“票”总是那么牵动人心。小小火车票折射出春运大变迁,映射出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新华社)

新闻推荐

广州市领导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越是欢度佳节时,你们工作就越辛苦”

南都讯记者夏嘉雯裘萍通讯员史伟宗昨天是大年三十,一早,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到广州火车站、市汽车...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