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让反向春运开启城市反哺农村的历史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到新春佳节,华夏大地就要见证一次人类文明史上蔚为壮观的季候性迁徙。城市里的异乡人纷纷返乡,按时髦话说,这是北上广深写字楼里的各种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挤上火车,陆续变成了桂芳、翠花、秀兰、大强、二饼、铁蛋……的时刻。
现在,逆转来了,桂芳他爹、翠花她婶儿要来到城里,变成你的UncleLuis和AuntieLily,据央视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与以往逐渐空城、发送旅客单向繁忙的情形不同,赶着节前到达的旅客数量有所增加。在有5条高铁线路交会的广州南站,日均发送旅客30万人的同时,到达客流也累计超过50万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到达旅客数量也有明显增长。
问了身边接父母来广州过年的朋友,有的是因为返乡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都一票难求,但回程却大幅度打折。有人算了一笔账,父母进城的往返机票,抵不上自己返乡的一张来回机票。还有的是因为今年家里诞生了小生命,爷爷奶奶反正都要入城照顾,还不如春节就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原来每到节假日的“空城”,因为这则新闻,多了几分年味。
有人因为反向春运渐成风潮,瞎担忧什么民俗的消亡,依我看,这恰恰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承继与发扬———谁说民俗传统一定要回归乡间才能传承?广州历经千年的花市就是城市里才有的传统。从春节的文化内核来说,团聚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是子女与父母团聚,是回乡还是入城,哪里不是团聚?
回望春节与春运的流变,不难发现春节古已有之,但春运却是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而逐渐呈现的,不得不说,是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隐形屏障,人为割裂了千千万万人的亲情与牵挂,多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不得不与青壮年的亲人长期隔离。
人们赞叹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感叹中国人对春节家庭团圆的顽强执念,也对春运这种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巨大损耗的社会现象颇为头疼,但似乎从来就没有人想过,在这些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因果和社会结构的扭曲。
中国农村对城市的补贴早已有之,1949年以后的工农剪刀差,体现为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改革开放后,城市对外来者设立的各种“门槛”,无一不在压低农村户籍人口的劳动力要素议价权。直到劳动保障法规和各种惠农政策推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才开始。而今,老年人得以去城里的孩子家过年,一是代表一部分的城市新市民渐渐获得了在城市立足的能力,二是呈现出乡村民俗与城市传统的合流。最重要的是,这部分呈现了城市对农村反哺这一历史进程的开端。希望从此以后,城市不再仅仅代表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新市民的家!□林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婧琪)记者获悉,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考生补报名将于2月20日至22日进行。据了解,补报名对象为符合在广州市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