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味道
主持人:丁建庭
今天主题:春晚
来稿字数:500字左右
投稿邮箱:nfrbpl@126.com
叮咚快评·大家谈④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年夜饭习俗;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年夜饭记忆。但总有一些相同的东西,令我们都格外重视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
或许,这就是年夜饭的特殊味道。
年夜饭的变化
□蚊子
民以食为天。而这食中,又以年夜饭最为重要。
年夜饭的历史由来已久。据记载从魏晋开始就有一家人围炉而坐、欢聚酣饮、共同守岁的习俗。近几十年年夜饭的菜式变化,正好见证了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
上世纪60—70年代,社会物资还比较匮乏,大多数东西都必须凭票购买。为了这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餐,很多家庭需要攒大半年粮票,才能在除夕夜吃上一餐肉。能吃饱饭,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非常满足。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社会大发展,各种供给逐渐丰富起来。这时候年夜饭的菜式已经从简单的青菜、土豆变成了鱼、肉、蛋等。在南方,很多家庭在腊月初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及后面整个正月所需的食物。人们为这重要的节日精心准备,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和孩子的爱。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在本地工作,而是广泛地外出工作。年夜饭,不再是一顿饭那么简单,它象征着对异乡归来亲人的殷切期待,象征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年夜饭的菜式,也因为各地人群频繁地流动,而开始集合大江南北的特色。
进入21世纪后,习惯了大鱼大肉的年轻一代,转而开始追求更为健康的饮食,新鲜营养成了越来越多家庭年夜饭的选择。快递行业的兴起,让各种生鲜食品可以在短时间内运达全国各地,人们的需求轻而易举便被实现。另一方面,为了告别繁琐的准备过程,希望全家来个彻底放松,越来越多家庭选择在饭店吃年夜饭。
时代在变,年夜饭的形式也在变,而永远不变的,是我们那颗期待和家人团圆的心!
年夜饭,饱含家的味道
□叶丽明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从古至今,年夜饭可谓是中国人一年中最温暖的仪式。《清嘉录》中具体记述,“除夕夜家庭聚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虽然时光变迁,但家庭的欢乐、祥和、团聚一直是年夜饭不变的主题和味道。
我的家乡位于秦岭之南的汉中,地处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因而年夜饭也就兼顾南北习俗。就我家而言,除夕的饭桌上既有南方人家的汤圆,也有北方人家的饺子,既意味着“团圆”和“圆满”,也蕴含“更岁交子”的意思。
与许多城市人去饭店定制不同,乡村里的年夜饭都是在家里亲手制作。在除夕之夜,我家最先上桌的是汤圆,妈妈习惯用红糖作馅。汤圆下锅的时候,同时还会和醪糟来煮,这样不仅汤圆是甜的,连汤也是甜的。之后的饺子是年夜饭的压轴食品,剁馅、和面、擀皮、包好、添火烧水的工序需要几个小时。在那个过程中,一家人坐在一起,眼睛看着“春晚”,嘴里谈天说地,手里不停忙碌。等到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全家人齐齐整整、热热闹闹围坐桌旁,满口生香,说说笑笑间尽是浓浓温情。
这样年复一年延续的仪式感里,饱含着全家人一年的收获、新年的憧憬和对家庭团团圆圆欢欢乐乐的殷殷祝愿。这样的年夜饭,饱含家的味道。
乡下颇有仪式感的年夜饭
□闫云卿
小时候生活在乡下,父亲和叔叔们常年在外务工,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但是大年三十这一天,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风尘仆仆赶回来,只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
为了这一顿饭,爷爷、奶奶、妈妈和婶婶们从半个月前就开始忙活。鸡鱼肉蛋是一早就买好的,在厨房里支一口油锅,把一些年菜提前烹炸备用。孩子们眼巴巴地盯着刚炸好出锅的鸡腿、肉块,趁大人不注意时抓一块放嘴里,那个香啊!真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青菜一部分是自家菜园种的,一部分是集市上买来的,窖在地窖里,以防冻坏了。
大年三十一大早,大家就开始忙活,洗菜、切肉、过油、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菜肴很有讲究的,鸡一定要用整鸡,鱼则要选用鲤鱼,取鲤鱼跃龙门之意。大家庭人多,要备几个方桌拼起来,上面摆放得满满的都是菜肴。天一黑,人聚齐,这准备很久的年夜饭才算开始。
乡下的年夜饭颇有仪式感,要先祭拜祖先。摆好供桌,上香,三拜九叩,放过鞭炮,一家人才可以按长幼顺序落座。每上一个菜,老人要先动筷子,孩子们才可以吃。平时大家各忙各的,也只有这一顿饭,是全家人聚得最齐全的。大人们边吃边交流各自的情况,孩子们边吃边嬉笑着,热闹非凡。
爷爷奶奶去世后,兄弟姐妹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这象征团圆的年夜饭,就再也没有聚齐过了。
今天又是大年三十了,我在广州的小家里准备着年夜饭,简单倒也温馨。只是很怀念小时候大家庭的热闹和亲情融融。也随便备上一杯薄酒,遥祝天堂里的爷爷奶奶安乐。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2月3日电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官方宣布,韦世豪、高准翼、吴少聪三名球员正式加盟。1995年出生的韦世豪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