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史学研究成果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广东仲元中学戴世锋老师谈历史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有背景下,如何将史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成果、新思路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核心素养,这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一个必修课。广东仲元中学的戴世锋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日前,我们采访了戴世锋老师,请他介绍他的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广东省作为新课程改革首批试点省份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历史教师不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史学观念严重滞后于学术研究成果。历史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观念陈旧,对学术界的动态反应漠然,中学历史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封闭性,教学内容与学术研究成果严重脱节,以致对教材体系难以准确把握,对教材的许多内容解读产生偏差,这已成为制约高中历史新课程发展的瓶颈。据了解,高考命题的主体人员由高校教师组成,高校教师在命题中,必然会渗透自己的学术思路,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
戴世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特约教研员、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学生报》主编等;入选《中学历史教学》教坛人物(2014年第10期)、《中学教学参考》名师风采(2016年第8期)、《教师博览·文摘报》教育人物(2017年第2期);被认定为广州市名教师、番禺区名教师;获番禺区委、区政府颁发的“禺山金才”、番禺区产业急需人才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第二届“羊城最美教师”、番禺区优秀教师等。
戴世锋提出,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是利用和推广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历史知识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中学历史教学不以学术研究为重点,但历史专业发展必须得到学术的滋养。中学教师必须思考这个层面,既要有学术的理解力,又要对人类的基本价值观有一定的理解,挖掘出隐含在教材内容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并把它们告诉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整天忙着应付做题。
为此,戴世锋创新思维,他带领学生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去研究课题。他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文献研究法。根据成果研究目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全面了解相关研究结论及观点。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学新成果的必要性分析,从而形成成果研究特色与创新点。(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3)案例研究法。选取高中历史必修模块的核心章节,尝试以“社会转型”的视角进行分析、评价、改进,通过呈现史学成果渗透优秀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良好示范。(4)行动研究法。以不同层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依据高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按照“计划—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开展应用性研究。
最终,他的课题得到了丰硕成果。首先是,学校2011至2018届高三历史备考,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获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奖一等奖第一名(近八年5次获第一名),历史科组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同时,该成果分别在番禺区象贤中学、南沙区大岗中学、番禺区石北中学等学校进行实践检验均取得良好效果,高考有显著进步。主持人应邀承担市级以上专题发言或讲座30余次,如广东省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广东省中学历史教材教学研讨会及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范生培养等。其次,该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约20项,其中一等奖8项。如《社会转型与历史教学》获广东2008-2014年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用“社会转型”的视角解读历史》获首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广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戴世锋提出,历史学习需要以不同的视角理解知识的能力,学会在学术前沿重新理解组织教材内容的能力。这都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密切关注史学前沿发展,并不断将其内化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对于历史问题新的理解视角,现代公民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实现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
(赖妙娴)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龙锟通讯员范胜龙)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近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悦伦和市委常委、广州警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