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科摩罗抗疟中心技术援助项目高级实验师刘妮: “抗疟事业让我们广受尊敬”
“我,从万里之外,越海而来,带着轻轻的行囊,和国家的使命……”当地时间2月1日晚,中国援科摩罗疟疾防治中心技术援助小组参加中国驻科摩罗联盟大使馆举办的春节招待晚会。高级实验师刘妮带来的诗朗诵《心跳的力量》,赢得了全场掌声。
春节期间正值科摩罗雨季,为防范疟疾集中爆发和流行,刘妮继续坚守岗位。提及家乡八十多岁的父母,她难掩思念之情,但她坦言:“收获很大!援外抗疟事业让我们广受尊敬,能参与其中,很是光荣!希望科摩罗早日全面消除疟疾。”
泥地、台阶、引擎盖都是工作台
2018年8月30日,经过20个小时的飞行,刘妮来到了印度洋上的非洲岛国科摩罗。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的高级实验师,刘妮长期从事中草药抗病毒实验,此番“领命”到科摩罗开展技术援助。
刘妮和同事走在凸凹不平的山坡路上,头顶烈日翻过一座座山,在山中低洼水坑里扑抓蚊幼虫进行抗药性研究。为了调查大科岛各区人群带虫率,她们下乡主动采血,走乡串户不漏掉每一户每一个人。“泥地、台阶和汽车引擎盖都是工作台,采血工作结束时,队员们汗湿的衣服能拧出水来”。刘妮回忆。
在中国—科摩罗疟疾防治中心实验室,刘妮检测疟原虫血片,并与当地技术人员就疑难带虫血片进行探讨,她还定期对科摩罗PNLP(国家防治疟疾计划)的主动侦察人员、蚊媒研究人员、当地从事疟疾检验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从事疟疾防治的研究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自1994年中国向科摩罗派驻首批医疗队以来,中科两国在卫生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经过广东青蒿抗疟团队的努力,科摩罗联盟所属的莫埃利岛和昂儒昂岛已基本清除疟疾。但大科摩罗岛因综合因素影响,仍有月均100例散发阳性病例。科摩罗政府希望中方继续加以援助,以实现该国在2020年底前清除疟疾的目标。
在陌生国度收获异乡友谊
从1992年入行至今,刘妮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耕耘了近30年。初到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度,刘妮遭遇过不少难题:“屋内设施简陋,时不时可以看到蚂蚁、蜥蜴;经常停水停电;想吃新鲜蔬菜要开荒种植;每天上下班乘坐的是从欧洲运过来的二手出租车,车内没有空调……”
“一开始,最难耐的是寂寞!下班后只能回驻地,没有娱乐活动。”刘妮介绍,科摩罗很少看得到电视,网络服务时断时续。“我每周和家人在微信上语音聊天一次,由于信号不好,通话常常突然中断。”
去年10月,科摩罗联盟昂儒昂岛发生了反对派武装分子与政府军的冲突。“那时,我们所在的大科摩罗岛实行宵禁,大家担心时局不稳,但仍坚持正常上下班。”刘妮说。
渐渐地,刘妮适应了援外工作和生活,并在异国他乡收获友谊。20岁的琪琪格便是好友之一。这位科摩罗女孩在当地的一所孔子学院进修,每到周末就会来刘妮家做客。“我教她中文,也向她学习法文问候语。我们还结伴去科摩罗的博物馆"打卡"。”刘妮表示,琪琪格希望通过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未来赴中国留学,“我经常鼓励她,期待我俩以后能在中国碰面”。
南方日报记者龚春辉胡良光黄锦辉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广州海外新春花市嘉年华2日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举行,为当地民众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广州迎春花市、春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