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学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香港站
展览以“岭南画学”为题,追寻岭南画派前辈的足迹,弘扬“岭南画派”的精神,旨在反映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和在职骨干教师在中国画艺术的思考与实践,呈现岭南地区艺术家中国画创作的面貌,体现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学术脉络,也代表了目前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师创作的整体水平。展览活动得到广东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陈运成)
自近代以来,香港地区一直是“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重要桥梁。而同样滥觞于二十世纪初期并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的“岭南画学”,能够开风气之先,形成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既得益于广东在近现代历史中不断上升的重要性,亦与其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有着重要的关联。
广州美术学院和香港地区画坛的学术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先生。1941年,高氏为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举办“文化讲座”准备的讲稿《我的现代绘画观》,可以说是岭南画派所提倡的“美术革命”的纲领性文献。从此,“革新”成为岭南画派的重要标志和崛起的重要动力。关山月先生1939年于香港地区举办抗战画展,并在新中国时期进入广州美术学院任教,与黎雄才先生等人一起奠定了中国画专业教学的基础。高奇峰先生的学生“天风七子”其中的黄少强、何漆园、叶少秉等,亦曾开办香港美术学院,赵少昂先生更是扎根香港,在香港画坛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近数十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和香港在文化艺术上也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譬如黎雄才先生1982年就曾在香港大学举办画展,并进行讲学及示范;1994年4月13日至15日,广州美术学院应邀参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及文物馆合办的大陆港台美术教育研讨会,分别就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国画教育与发展等课题发表了许多意见并进行了深入讨论……诸如此类的活动与交流一直不断地在粤港澳地区展开,先辈们的探索不但推动了岭南画学的发展,也为后学们奠定了两地交流的文化基础。而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思想的传播和数代人的实践成果,则引导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最终改变了当下中国画坛的格局。
为继续促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美术教育的交流、增强相互了解和友谊、探讨共同关心的重要学术问题,并进一步深化两地在艺术领域的合作,经长期的筹备及各方通力合作,广州美术学院与司徒氏苍城画院、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共同组织举办了本次活动。参展作品在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岭南画学的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力求追寻更高的艺术水准,兼顾时代性、学术性、多样性和创新性。这既体现了“岭南画学”的历史渊源、学术脉络以及两地艺术家的整体创作水平,也进一步地阐释了中国画这一传统学科在当代语境中依然具备着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对于两地中国画坛的薪火相传与开拓创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待两地艺术家能够借此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张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新闻推荐
第25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昨日开幕,展会将持续至元宵节 赏花艺品年俗 到海心沙叹粤味春节
幸福之门花坛寓意着人们的生活步步高。红红火火的鲜花营造过新年的浓烈氛围。年年有鱼花坛祝愿人们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