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确定北京路等60条道路的全部或局部作为骑楼街规划范围 传统骑楼街总长度26.5公里
广东建设报讯记者冯雪琪报道:广州首个针对骑楼街保护的法定规划——《广州市骑楼街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日前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实施。《规划》首次明确了广州骑楼“家底”,确定北京路等60条道路的全部或局部作为骑楼街规划范围,传统骑楼街总长度26.5公里,保护范围面积47.05公顷,传统骑楼建筑总数3886栋。
保护“一环三带,四片十街” 传统格局
骑楼街是广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骑楼街构成了广州旧城肌理的骨架,反映了20世纪初的广州城市的发展状态,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古代向近代、现代转型道路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
《规划》提出,要保护广州骑楼街“一环三带,四片十街”的传统格局。
“一环”即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宁路、龙津西路、龙津中路、龙津东路、人民中路组成的西关骑楼环。通过改造、新建,尽可能地补齐、完善西关骑楼环,并以上下九商圈、荔枝湾涌景区、恩宁路为发展重点,发展岭南文化旅游、传统商贸旅游功能。
“三带”即恩宁路、上下九、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东华路组成的综合功能发展带,“人民路”商贸发展带和“北京路”商业发展带。首先,《规划》建议综合功能发展带的街道空间统一整饰,结合各路段历史文化特点予以重点开发,营造具有特色的骑楼风情示范段,并打造特色慢行步道。其次,建议人民路商贸发展带外迁批发业,依托长堤金融街发展金融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以石室教堂、爱群大厦等优秀历史建筑作为文化触媒,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打造兼具异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旅游品牌。其三,继续提升北京路商业业态,增强服务功能,结合南越王宫博物馆、大佛寺、省财厅大楼等历史遗存发展广府文化旅游,进一步彰显“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地位。
“四片”即西关风情旅游区、长堤商贸文化休闲区、中轴商都文化核心区、海珠民俗风情区。《规划》要求保护与传承各片区的风貌特征与特色空间。
“十街”即海珠路、起义路、德政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大新路、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珠光路、长堤大马路—八旗二马路、南华路、同福路。《规划》提出重点保护骑楼街格局脉络和传统骑楼建筑,挖掘和保育代表性的文化特色。
扩大范围: 分三类骑楼分级保护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涉及骑楼路段长度22.4公里,尚有4.1公里的骑楼街未覆盖保护,本次规划扩大了骑楼街保护范围,确定北京路等60条道路的全部或局部作为骑楼街规划范围,传统骑楼街总长度26.5公里,按照一类骑楼街、二类骑楼街、三类骑楼街进行分类保护控制,明确 “保护—协调—控制”的三级保护体系,通过分级体系对不同类型的骑楼街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一类骑楼街将重点保护现存传统骑楼街,复原局部遭到破坏、损毁的骑楼街,保护连续性、统一性的骑楼街历史风貌。二类骑楼街的规划原则是以协调为主,协调传统骑楼街和现代风貌关系,逐步改造、更新、新增骑楼街,保持连续性、完整性的骑楼街传统风貌。三类骑楼街的规划原则是以控制为主,控制骑楼街内街道形式和尺度,规划新建设的沿街建筑首层采用骑楼形式,逐步延续和发展骑楼街的风格。
本次规划的出台,也意味着未来对骑楼的保护将更加细致。例如,对空调设置作出明确规定,新设置的空调设施不应设置在建筑沿街立面处;已设置的空调机位应通过阳台栏杆、绿化等能与建筑本身协调的构件进行遮挡。此外,还禁止在传统骑楼屋顶加建附加建筑或搭棚,已在传统骑楼顶部加建的需要拆除。
记者还了解到,骑楼外观修缮将出台指引标准,施工队要有文保维修资质,确保修旧如旧,通过立法强化对骑楼街段及建筑的保护,约束破坏行为。加强对骑楼建筑改建扩建的管控,清查近年违章改造骑楼的建筑,限期要求复原原立面。骑楼街范围内新建、重建、复建建筑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均强制要求建设骑楼。历史城区内尤其是骑楼街周边的待开发地块,防止交通容量进一步超载,建议不应再按控规高容积率实施,维持低开发量,报建必须附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评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莫文艺)记者从华南师范大学获悉,1月26日,国际顶级权威期刊《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在线发表了该校生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