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广州· 感受广州故事里暖心的力量
系列纪录片《广州故事》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该片分为《回眸》《弄潮》《心旅》《远行》《拓路》五集,以微言大义的格局讲述了生活在广州城里普通人的故事,全片仿佛一幅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的民生画卷,播出后赢得了广泛的点赞。这使我不由得又想起参加《广州故事》媒体看片会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那天下午刚赶到广州图书馆准备看片,我突然接到一个求救电话:来广州开心畅游了两天的女同学,人已经到了佛山,才发现把行李箱遗失在广州火车站了!她带着哭腔问我:怎么办?
作为老广州人,我深知道火车站的人潮涌涌、鱼龙混杂!这箱子啊,悬了!
请教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同事后,我建议同学先打广州110报警,碰碰运气吧。就在我跟着她焦虑,不得不频频看手机发微信,几方面沟通联系寻找行李箱的过程中,《广州故事》第一集《回眸》徐徐展开:
广州文仕博物馆馆长黄思衡小时候看着父亲收集与广州历史相关的书籍、文物、绘画,并没有特别的触动。那天他正在搭地铁,却接到妈妈的电话说父亲突然离世了,顿时大脑一片空白……记得父亲曾多次问,以后要怎么对待这些宝贝?黄思衡的回答其实是敷衍的,可现在睹物思人,他终于感悟到父亲收藏的每一件东西其实都很厚重:“我永远记得父亲搭地铁的背影,一个很孤独的老头。”镜头前的黄思衡小心翼翼地一件件擦拭那些宝贝,湿了眼眶,屏幕前的我也掉下眼泪……
第一集还没看完,突然我的手机上跳出一串微信:“找到了!110转了广州站铁路派出所,找到一个跟我描述差不多的行李箱!正在赶回广州,悲催的心,立马明亮了!”
但愿这个箱子就是她的!这么想着,看第二集《弄潮》的心情也明亮起来——广州最早开早餐店的个体户朱铁强、在广州第一个个体发廊工作的理发师梁锦华、广州最早成立个体服装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邓兆萍、最早一批从香港地区来广州的厨师雷良、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酒店白天鹅酒店的代表霍震霆……一个个鲜活的幕后故事,生猛的职业生涯,接地气的对话,让这些企业家、设计师、大老板立体生动起来,仿佛触手可及。
当纪录片讲到雷良经营的北园酒家,我忍不住用手机拍下并给同学发去了一段热闹的经典广式早茶画面——因为同学们前一天的晚餐恰巧就是在这家餐厅里美美享用的!
朱铁强在讲述大可以开张第一天卖肠粉就赚了1000多元时,泪洒当场。他说自己是听了街道的建议去当“个体户”的,但当时这可是一个不怎么光彩的称呼。邓兆萍卖自己设计的裙裤卖疯了的故事,其实开始于爸妈对她的判断,“这孩子比较大胆,可以出去闯一闯”……我默默地点头,深感共鸣: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靠奋斗成功的写照啊!
为什么这么触动我?因为改革开放40年,其中的后30年我就在广州,作为亲历者,我见证了广州的发展和进步。影片的故事是这么有感染力,让我深深感到了隔着屏幕传来的真实的力量。
除了故事抓人,影片的影像美学风格特征也非常突出:大量的无人机拍摄镜头,让人把广州一江两岸、新中轴线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片中的蓝天、花海,虽然带外地同学刚刚看过,可纪录片拍得比我现场看到的更美!
在大量的现场直击、纪实追踪、调查取证镜头以外,精致的制作也是影片的加分项——大桶饱含水分的大米在充分地搅拌旋转,变成滑如丝绸的米浆后,凝脂般流淌到铺着纱布、热气腾腾的蒸格上,最后化成一碟晶莹剔透的肠粉……我忍不住又拍下来发给专门来广州“逛吃逛吃”的“大头虾”同学。开心的是,在广州火车站遗失的行李箱,经现场确认,迅速地完璧归赵了!我这东道主的开心,完全不亚于远道而来的同学!
一个意外的HAPPYENDING的广州找箱子“故事”,奇妙地配合着这部灵动的大师级纪录片《广州故事》,就这样深深刻在我的心间,带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力量!(徐晖)
更多花城故事,请关注“诗意花城生活圈”公众号。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卢云龙)春节将至,你家里是否准备好白切鸡、蛋散、煎堆、油角和炒米饼?大众点评“年味地图”日前正式上线,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