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GE大中华区总裁兼CEO段小缨:通用携手广州造百姓用得起的抗癌新药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段小缨从1996年就入职GE,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GE医疗集团CEO,然后成长为GE中国的CEO。如今的她虽然业务繁忙,但整个人显得简洁而干练,说起话来从不拖泥带水。作为跨国巨头的掌舵者,段小缨坦言“压力大,不容易”。
作为最早来华的跨国企业之一,如何与中国政府打交道,如何与中国企业打交道,这20多年来她一直在摸索,到现在总算摸索出一些门道。“外企到中国来,很容易把国外那一套照抄照搬到中国,就容易水土不服。”段小缨说,GE这些年在中国之所以走得扎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着市场走。
百年老店见证中国发展
段小缨说,作为一家百年老店,GE与中国源远流长。早在1906年,GE就开始与中国开展贸易,是当时在华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公司之一。1979年GE开设驻京办事处,1991年第一家合资企业GE航卫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截至目前,GE在华员工已达2万多人。
在过去几十年里,GE深耕中国市场,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的建设。段小缨举例说,像三峡工程的发电设备、青藏铁路的高原机车、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发电设备、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动机和航电设备等,GE都有参与。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GE和中国的合作越发紧密。如今,中国已成为GE除美国外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
段小缨惊叹于中国过去4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她说,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市场潜力和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其次是中国的经济结构显著变化。段小缨的思绪似乎回到了20多年前她刚刚入职GE时的情形。彼时她在GE塑料工作,而当时最流行的就是来料加工,请一个工人只要几百块钱,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档次远不像现在这么“高大上”。在她看来,正是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40年间日益成熟,GE在中国才能跟着转型,并不断壮大,这也成就了她个人的成长。
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东南亚国家已经没有优势,制造业的方方面面都正经历着升级,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如今GE的2万多名员工中,单是工程师就有近2500多位,这在2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携手广州服务全球
据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龙沙集团,是GE生物科技园吸引高端行业资源和技术进驻的又一代表作。2017年6月,GE在亚洲的首个生物科技园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建设,该项目以数个GE独创的“乐高式”模块化生物制药车间(KUBio)为核心,在知识城打造世界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创新特色园区。
GE医疗是全球顶尖的医疗器械制造商和生物制药设备供应商,凭借其在生物制药大规模生产解决方案方面的专长,与众多一流生物制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合作关系。GE的到来带来了示范效应,吸引了多家顶尖生物制药企业前来广州落户。GE医疗积极发挥对接高端生物制药客户的资源优势,成功帮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引进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被专家誉为中国“基因泰克”的百济神州生物制药项目,将生产全球领先、老百姓用得起的抗癌新药。2017年3月,总投资达22亿元的百济神州广州大分子生物药生产基地在知识城破土动工。该项目已于今年9月全部封顶,2019年将完工进入试投产。
随着GE、百济神州等龙头项目的落户,多个国内外生物医药业界知名的研发、生产项目相继集聚落户广州。目前,中新广州知识城形成了以GE生物科技园为核心,制药“大咖”云集的生物制药价值创新型园区,为广州的新一轮经济发展注入了由科技创新引领的强大动力,着力提升广州市科技创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
段小缨坦言,生物医药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在人才储备、产业基础上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她却对广州充满了信心。“我非常看好广州未来的发展前景。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重要的枢纽城市,广州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突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生物科技园以及海上风电运营和技术中心都设在广州的原因。这两个广州的项目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好中国的市场,更是面向整个亚太区乃至全球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GE工作20多年,段小缨摸索出的一条生存法则就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战略。她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包括“三免两减”,那时可以说是“超国民待遇”;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可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外企在中国的运营模式也要相应改变,企业必须主动适应这个变化,必须根据市场去主动调整。过去,很多外企在中国没有完全的决策能力,但面对如今市场的风云变幻,跨国企业必须迅速做出响应。“有时真是一步领先就步步领先,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
段小缨表示,在当今中国,市场环境也会更加复杂。以医疗为例,30年前GE只要把在国外生产的高端医疗设备卖给三甲医院就好了,因为那时中国的医疗市场相对比较单一。“但你再看今天的医疗市场,不仅有公立医院,还有基层卫生院,还有民营医院等。国家大力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讲都是极好的机会,必须抓住。”面对日益增多的机会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段小缨在乐观之余也始终保持着谨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段小缨介绍,生物医药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药品领域,是应对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挑战的重要手段,这个市场的潜力是无比巨大的。她看好广州的前景,但也很清楚广州目前所在的位置。“从起步上看,广州生物制药是落后于上海和江苏的,但我们这个生物制药园的落地可以说是能够提升广州的生物医药在全国的名声和地位的。接下来,要在政府扶持和市场开放程度上着力,吸引更多有潜力的高水平、全链条覆盖的企业过来落户。广州如果后续发力的话,完全具备弯道超车的条件。”
面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广州如何才能迎头赶上?在段小缨看来,最关键还是人才的培养。为此GE也将全球领先的生物工艺研究培训引进到广州,联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同打造国内首个国际级的生物工艺培训中心,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培训,丰富行业人才储备,为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广州和GE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中国的南大门建设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龙头。”良好的创新土壤和营商环境,让段小缨对于广州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打造世界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创新特色园区,助力广州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基地。”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妍通讯员宋腾飞、朱杰)2019年元旦小长假期间,珠江夜游并未受寒潮降温影响,迎来今年首个高峰。广州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