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花使者葛亮 作家、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

广州日报 2019-01-30 00:59

葛亮很喜欢天竺葵。@视觉中国

如果用一种东西来形容葛亮,那他就是一本书,有着低调优雅的封面和丰富深沉的内里。他身上有种淡淡的疏离感,似乎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但又同时能让人感觉舒服和亲切,这种不同寻常的气质来自于他骨子里的教养和体贴。当然,人们会把这种难得的气质归结于他出自名门:其祖父是著名艺术史学者葛康俞、太舅公为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表叔公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这样一个家族,让葛亮身上多了几分神秘,也让他多了很多苦恼:写得好那是必然,写得不好就等同于“败家子”。不过,这个“写得不好”是不可能的。葛亮甫一出手,就惊艳了文坛。

以葛亮今日的成就来看,他的声名更来自于他的努力,他的体悟以及他与世界的相处方式:任何时候都不丧失好奇心,然而又保持克制和理性。

去年南国书香节,葛亮带着他的新作《问米》来广州,同时担任了“新时代广州文化交流大使”。《问米》甄选了近年来葛亮创作的7篇悬疑感的中短篇代表作,克制的文字里皆是人生的风姿百态和命运的跌宕无常。

有此体察,和他的聪慧、沉静、敏锐、丰富不无关系。葛亮去过很多地方,他在南京出生长大,在香港大学读研究生,拿了博士学位,如今在香港浸会大学执教。他去过很多地方,写过不少关于城市的文字。他说:“我理想中的城市,在多元化的同时,要有各种元素的有机融合与呈现。比方说新与旧的并举,并不是说一定要壁垒分明,一个旧街区,一个新街区,他们实际上是可以巧妙融合的。”

而广州正是这样的城市,他喜欢广州的热情、开放、包容以及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气质,就好像他喜欢的天竺葵一样,散发着友好迷人的气息。他说:“天竺葵的花语是相遇,广州作为花城,它洋溢的热情,吸引着各地的旧雨新知汇聚于此,共书故事。”他喜欢被海纳百川的岭南文化浸润,在他看来,这是美好的事情,这也是最大的善意。

去年底,他来参加广州国际文学周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盛典活动,也带来了新版本的《绘色》,如他所言,色取之于光影,绘以文字。他用文字书写着光影传奇和内心轨迹。这也是一代人的成长印记。而计划中的下一部作品仍然是关于历史的长篇。时间上溯晚清,地点设置在整个岭南。估计又得准备数年。对于写作这件事,他真是一点都不急,就像一煲老汤,慢火细炖,才会有纯正的味道。他笃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拿得出手的终究还是作品。

一江珠水,云山在旁,鸟语花香,熙熙攘攘,这便是人间的美好光影。而那些历史也好,未来也罢,也许会伴随着一个个如书中描绘的影像,和这座城一样,最终,会以某个姿态出现在葛亮的笔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珺)

最爱:天竺葵

理由:天竺葵的花语是相遇,广州作为花城,它洋溢的热情,吸引着各地的旧雨新知汇聚于此,共书故事。

新闻推荐

青春走了,却没把青春痘带走…… 专家提醒,治疗痤疮应分轻重,还要配合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调整

■廖木兴/图青春走了,已然让人难过,但更难过的是,还留下了青春痘……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痤疮,也就是青春痘,成为很多人的烦...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