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餐饮业集群发展特征明显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的餐饮产业发展总是走在最前面,其餐饮产业集群发展也最为迅速。在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与餐数联合发布的《2017-2018年度广州市餐饮行业发展报告》中有分析道,这些餐饮产业聚集区域都在释放着其独有岭南特色餐饮文化底蕴,演绎着属于广州属于岭南地区精彩丰富的餐饮文化,呈现出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统一性。
何谓餐饮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机构,他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二联系在一起。餐饮服务行业的集聚现象是伴随城市服务产业集聚同时产生的。在餐饮服务行业的聚集现象主要表现为餐饮街和美食城,是一种典型的商业集群。
“靠山吃山”形成的餐饮集群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大大小小的餐饮产业集群共近50个,其中不少是依靠餐饮行业自身发展的条件所形成的,大致可分为资源禀赋型集群模式、相互关联集群模式、外力驱动型集群模式以及共享设施型集群模式。各种模式都有着明显的特质以,在广州市亦有着鲜明代表。
顾名思义,资源禀赋型有着地理环境、资源优势等自然基础因素为优势,由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造成且居民的消费需求刺激了资源拥有地的餐饮产业,从而形成了该种集群模式。如番禺区以水产业旺盛为特征的雁洲河鲜食街,这里号称“海鲜一条街”,其便是依靠附近河鲜量大、产品质优而不断有渔民供应河鲜而发展起来的。
餐饮产业与相关休闲产业、购物产业、旅游产业、娱乐产业相互关联,就形成了关联型区域目的地的集群模式。这种产业集群在岭南风味浓厚的广州并不鲜见,如荔湾广州美食园,以其独特西关特色,以及荔湾湖公园的特有自然滨水景观,成功创建了拥有广州西关地区独特文化的广州美食园城市餐饮产业集群。
受到大型餐饮企业改造、分会,跨国餐饮公司投资,国家政策导向和行政部门干预等影响出现的餐饮集群便是外力驱动型集群模。在番禺区,中华美食城、广州渔人码头等都是典型例子,其都是由集团投资打造的,并着重引入特色餐饮企业的餐饮集群。
受益于地区特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或者商业服务中心的餐饮产业集聚便称为“共享设施型集群模式”。如以夜宵为主经营的城市餐饮产业集群(如番禺区西丽路一带及黄编村附近的夜宵摊档)、商务中心(如永旺梦乐城、奥园广场、番禺万达广场)或特定城市边缘的特定地域(如番禺大道沿线的城市餐饮产业集群)……
由餐饮企业自身特制形成的集群
“夜生活”旺盛是新生代年轻消费者的典型特制,因此催旺了酒吧、夜宵店等营业时间较长的餐饮企业,这就催生了服务于“夜生活”的餐饮产业在城市区域空间集群式发展。如兴盛路酒吧街区、番禺区富华东路番安商贸城等。
有游客的地方就有餐饮需求,景区(点)自然首当其冲,以城市大型公园、旅游景区(点)、度假区为代表,集群区域内部以大众化的餐饮企业最为常见。如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内餐饮门店星罗棋布,更有长隆酒店、长隆熊猫酒店等大型餐饮在内;莲花山旅游区内建有粤海度假村酒店,中餐、西餐包罗万有;宝墨园与南粤苑之间建有紫苑宴会厅,广府点心、岭南小吃、粤式佳肴一应俱全。
除了景区(点)外,社区、学校集群衍生的餐饮产业集群在广州市亦是比比皆是,社区内部的餐饮活动承载着居民、学生、教职员工等就餐的日常生活需要。如广州花城汇美食圈、林乐路美食圈、广州大学城美食圈等。(黎梓清)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广州1月28日电记者从28日召开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获悉,2018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为5.26万亿元,增长7.3%,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