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化”套路你知多少
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当下,不少人在闲余时选择观看电视剧与网络文学打发时间,其中不少标榜“爽文化”符号的作品因其特点鲜明的“爽快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年轻市场。这类作品节奏相对紧凑,通过不断制造的“爽点”给观众带来重复的刺激,吸引了一群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爽文化忠实粉丝。
近半受访者接触过“爽文化”
何谓“爽文化”?“爽文化”多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反映时下一种新的社会观念:被欺负时,与以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观念不同,一些年轻人更欣赏直接“怼”回去。前阵子大热的《延禧攻略》便是其中代表,讲述女主角机灵善辩,在皇宫中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最终爬上巅峰的故事。对于以90后为代表的职场新青年来说,“爽文化”揭示了他们内心的渴望、社会思潮的变迁,甚至是一场新旧更迭的交锋之战。
近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47.0%的受访者听说并且了解“爽文化”;遇到不公平的事情,55.1%的受访者会隐忍退让,以和为贵,42.7%的受访者选择当场“怼”回去;61.0%的受访者认为“爽文化”受欢迎的原因是能给人以代入感,与此同时亦有55.8%的受访者认为“爽文化”是一种以暴制暴的人生观,而46.1%的受访者认为“爽文化”爱憎分明。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会隐忍退让,以和为贵;但仍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直接当场“怼”回去。
从几年前的《甄嬛传》到《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其实这类宫斗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含有“爽文化”在内,也是人们接触“爽文化”最多的载体。在对“爽文化”的接触上,53.8%的受访者看过一些电视剧,47.5%的受访者看过一些综艺节目上的人物“互怼”,42.6%的受访者看过一些网络上的“爽文”,29.7%的受访者会玩一些能发泄情绪的游戏。
“爽文化”代入强烈、剧情简单
不管是前阵子大热的《延禧攻略》还是网络上一直惯有的“爽文”套路,“爽文化”作品通过众多的爽点制造手段,令观众在沉浸过程中体验主角爽快的发泄报复与战斗,最终从逆境之中一举获得成功,成为羡煞旁人的存在。
在广州大学城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小岑表示,观看“爽文化”的电视剧会很有代入感,“很羡慕里面的主人公可以敢作敢为吧,我也不期待生活中能有小说那样的剧情,就是看的时候能满足一下就好了。”
“爽文化”流行的原因除了代入感强烈外,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其作品门槛低,观看时不需过多的思考,而主人公也会因为主角光环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一般是大团圆的结局。在钟村附近上班的周某同样喜欢这类型的网络文学,他认为如果让他正儿八经地看那些经典小说文学他是看不进去的,“也就休息的或者下班的时候看一下,越简单越好,毕竟只是为了放松了一下”
先抑后扬打造“爽文化”套路
在网络小说界,“爽文化”的活跃早已不是新鲜事。著有《猛龙过江》《机动风暴》《雄霸天下》等著名网络小说的作者骷髅精灵在微博上称这种“爽文”写作手法为“幽压暴走流”,即前期锻打为“压”,后期奋起为“暴走”。强烈的对比和差异蕴积了期待与名正言顺的宣泄,带来了配角们的意外、惊奇与膜拜……在这种层层堆叠,冲突夸张的快感生产模式中,折射出的是以暴制暴,以权压权的粗暴人生观。
有网友认为,“爽文化”的流行是因为当今年轻人在生活与职场中的压抑与不如意造成的。几乎所有爽文都把故事设定在异世界或者古代生活,现实生活太多规则和法条......阶层的跨越太过艰难,主角很难肆意妄为。只有在一个“人治”而非“法治”的世界中,主角才更容易依靠偶然的因素成功,因此这种情绪的慰籍只能在虚构的作品中才得以构建。
不得不提醒的是,在社会压力大,生活不如意的情况下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与网络文学打点情绪本无可厚非,但一味崇尚爽文化容易在生活中把问题放大,恰当地以和为贵才是解决纷争最好的最好途径。
新闻推荐
记者王林实习生司雯雯春节一天天临近,陈青青却一直没买到回家的高铁车票。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抢票App,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