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救助“全省通办”、探索开展“随约”社区服务、探索开展婚姻登记跨省市异地办理试点……2019年,广州民政发出20个惠民大礼包!

广州日报 2019-01-28 04:02

扫二维码 一图读懂2019年广州民政工作报告“羊城慈善为民行动”项目荣获2018年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居全国第二、长者“大配餐”服务被全省复制推广……继2018年广州民政给市民交出漂亮的答卷之后,1月25日召开的2019年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中,广州民政再向市民发出20个惠民大礼包:推动社会救助“全省通办”、探索开展“随约”社区服务、探索开展婚姻登记跨省市异地办理试点……新年伊始,一大波福利就已经在路上!

文/秦松、廖培金

礼包1: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高标准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将“责任、安全、道德、廉洁、稳定”五条底线覆盖全员、全责、全方位、全过程,确保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完善纪检干部“双管制”和基层纪检片区管理等模式,常态化推进“巡察、暗访、审计、专项监督”全覆盖,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礼包2: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和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创建,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卓越领航”“优才智联”等六大行动,推进党组织“带头人”建设,打造党员尖兵队伍。

礼包3:推动社会救助“全省通办”

梳理社会救助服务清单,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推进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异地受理流程,率先实现救助事务“全省通办”。制订《广州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暂定名),修订《广州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联动提高社会救助标准,逐步实现由生存权保障向发展权保障转变。

礼包4:探索“大城市大养老”模式

深化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落实取消养老机构许可改革措施,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及“3+X”改革创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大力发展老年旅游和候鸟式养老服务,积极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礼包5:深入实施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延伸覆盖至重度残疾人

推进长者饭堂标准化、特色化建设,将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助餐配餐服务范围;推动养老助餐配餐融入医疗护理、健康体检、健康宣教、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等服务;优化“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服务网络。

礼包6: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健全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实施高龄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拓展康复辅具租赁服务。推行医院、养老院“双向转诊”“双向离院”。设立广州市三级甲等老年医院,推动内外科等一级专科建设,加强老年人心理病理研究。

礼包7:推进“家政+养老”融合发展

制定“家政+养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扶持专业家政养老企业发展。开展为老服务公益创投活动,加大对家政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家政服务员、居家养老服务员技能培训,推动实现家政养老服务全覆盖。

礼包8:加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建立党务、政务、居务、社区服务融合发展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引入OSM现场管理系统,试点开展社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推进城市幸福社区和农村幸福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居民议事制度向楼(组)、居(村)民小组延伸。深化社区基金试点。

礼包9:探索开展“随约”社区服务

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北京市党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优化提升镇政府能力建设,建立基层政府、社区责任清单,健全镇(街)与村(社区)双向考核机制。整合和链接部门、企业、社区、家庭、个人等优势资源,探索设立社区专员工作模式,创新实施养老、社区服务等“随约”服务,推动人力、物力、财力下沉一线。

礼包10:优化“113X”社工站服务模式

优化街(镇)社工站(家综)建设,探索项目购买和岗位购买相结合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深入实施“社工+”战略。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社工服务日活动。健全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机制。深入探索“时间银行”模式。鼓励支持社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礼包11:深化社会组织“党建强、服务强”双强共同体工程

深入实施社会组织党建“红苗工程”,提升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工作质量。加强街(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能力建设,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实施引入、培养品牌社会组织战略。推动成立全国性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完善市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礼包12:实施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

修订《广州市募捐条例》。开展2019年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深化“慈善+”战略,做细做实慈善救助、肺癌筛查等工作,引导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加强慈善监管,持续擦亮“慈善之城·尽善净行”廉洁慈善品牌。加强“慈善城市研究发展基地”建设,继续开展“慈善家庭”评选,发布“广州慈善榜”,传播广州慈善“好故事”。

礼包13: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

推动设立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综合平台。健全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帮扶制度,督导各区调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和完善考核督导机制,组建广州市困境儿童保护专家团队,从源头减少困境儿童救助数量。

礼包14:推进区划地名管理法制化建设

贯彻实施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推进《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出台《广州市地铁车站命名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着力健全地名管理政策体系。

礼包15:深化婚姻登记服务改革

推进婚姻登记“全城通办”服务,探索开展婚姻登记跨省市异地办理试点。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深化婚俗改革和“一站式”婚庆服务试点,探索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社区和“互联网+婚姻家庭服务”,提升婚庆服务水平。

礼包16:推进法治、惠民、绿色、科技、阳光、人文殡葬建设

深化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推进《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修订工作。提标扩面困难群众殡葬基本服务减免项目及费用。常态化开展骨灰撒海服务。推进殡葬博士后科研站、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服务教育实习基地、网上殡葬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礼包17:建立民政服务管理监控中心

健全民政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强民政各项信息系统对接,推动建立面向群众一线的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摸清民政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精准识别,办好民生实事。

礼包18:做实民政社会化服务项目

落实经营性与公益性养老机构同等补贴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和运营公办养老机构。鼓励企业、个人等通过公益创投、慈善捐赠、冠名赞助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资助社工机构开展服务。把长者大配餐、社工服务、城乡居民议事协商、社会组织等优势资源下沉基层,用好市场机制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礼包19:推进民政园建设项目

建立民生项目全域数字化“一张图”,推进广州民政园4个子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市福彩综合业务中心项目前期设计、报批报建等工作;推进市慈善大楼及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2个项目立项、明确项目合作单位等工作;推进市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含老年大学)项目立项工作,同步推进前期筹建工作。

礼包20:强化民政科技化建设

探索建立市民政局科研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新闻信息中心。加强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全国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广州市创新社会工作研究院建设,发挥社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孤残儿童康复服务创新项目实践基地等作用,打造脑瘫康复治疗、训练和特需儿童早期干预研究工作等民政特色品牌。

新闻推荐

阅读快闪走进火车站 邀乘客一起阅读出行

一群爸妈带孩子到广州火车站站行阅读快闪。信息时报记者陈少韩摄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少韩)春运开始后,广州火车站到处是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