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为媒 文化融合中国元素闪耀墨尔本公园
本专题撰文/摄影(除署名外)特派全媒体记者孙嘉晖广州日报墨尔本1月26日电
1月26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展开女子单打决赛的争夺,周日将进行德约科维奇VS纳达尔的“天王山”对决。
赛场内人声鼎沸、高潮迭起,赛场外各类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也相继展开,特别是中国元素成为澳网举办地墨尔本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毫无疑问,今年是澳网中国元素最丰富的一年,从中国球员、球迷,到中国赞助商、文化展示区以及国际网球艺术节,华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顶级赛事当中,推动中澳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体育无形中成为纽带和桥梁。
中澳组合互相成就加冕
1月25日晚上,墨尔本公园结束了一天的喧嚣,重新恢复平静,只剩下沙鸥在夜空中滑翔、鸣叫。
此时,位于墨尔本唐人街的蜀香坊则是另一番热闹场景,成功加冕女双冠军后,张帅和斯托瑟的庆功宴就在这里举行。两位球员的亲朋好友和中国网球队的后勤团队欢聚一堂,互相致谢是最真诚和温暖的环节。
2011年美网女单冠军斯托瑟原来也是“双而优则单”的转型球员,她曾在2005年美网和2006年法网两度收获女双冠军。
“真的要感谢张帅,她让我第一次在家门口夺取大满贯冠军,让我梦想成真。”斯托瑟激动地说,从第一次问鼎大满贯,到墨尔本圆梦,她花费了整整14年时间,即便去年四大满贯她在单打比赛中无一突破第3轮,但和张帅的双打却攀升至巅峰,“是张帅改变了我的人生。”
“谁改变谁的人生”这个话题成为当晚的热点。张帅回忆了3年前斯托瑟对自己的鼓励,让她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这更像是一场人生的转折,而斯托瑟这次加冕则是一次“重生”。
有趣的是,夺冠后激动之下,张帅忘记了感谢斯托瑟,“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可能我们的默契已经不需要我在全世界人们面前说出来,她都会知道。人有时往往忘记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和赛场上健步如飞的“钢铁战士”不同,斯托瑟在场下相当温柔,对待中国朋友和球迷都体贴有加。值得一提的是,赛后她和张帅拿起中国国旗走向中国摄影记者、感谢中国球迷的一幕,更是刷爆朋友圈。
有一个小插曲,斯托瑟在庆功宴上向中国团队敬酒,此时记者提出,她可以在“Cheers”(举杯敬酒的用语)和“干杯”之间二选一,结果,澳大利亚名将果断选择“干杯”祝酒,按照中国规矩,就要把杯中酒喝完,在座各位顿时笑作一团,新科澳网冠军也不含糊,就按中国规矩来。
当晚,“干杯”成为被提及最多的热词,因为快乐、感动,因为中澳组合互相成就,一切都在不言中。
李娜重返墨尔本影响力不减
4年3进澳网女单决赛,2014年如愿在墨尔本公园登顶,李娜为个人职业生涯的末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隔5年,娜姐再次站在澳网赛场,出战元老赛取得两连胜,周日将携手克里斯特尔斯与费尔南德兹/谢特争夺女双冠军。更重要的是,国际网球名人堂在此间宣布李娜成功入选,将于7月在美国举行“登堂”仪式,而她的自传电影也在澳网期间展开紧张的取景拍摄。
可以说,李娜是澳网期间最忙碌的人,虽然夺冠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但她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影响力。
1月26日,李娜来到拥有百年历史的库扬网球俱乐部,与当地华人展开互动,这一趟墨尔本之旅行程满满,星光无限。“入选名人堂比拿大满贯还要难,有机会跟一些传奇巨星在一起,真的很高兴,”李娜说,退役4年多,家庭主妇的生活相当忙碌,“我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退役后主要以家庭为主,小孩子的成长很快,我不希望错过他们成长的过程。”
今年,澳网将诞生一位新的赛会女单冠军,而在过去两年的四大满贯赛事共诞生了8位不同的女单冠军,这可以理解为竞争加剧,也可以认为大家机会均等。
如果李娜能够坚持打下来,很多球迷对她的统治力同样充满遐想。对此,李娜表示,“我不后悔当年选择退役,因为我很满意现状。可能我在事业上会更成功,但我就不会有孩子了;我会更享受现在的生活状况,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亮相澳网,李娜表示,这是很好的事情,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她认为,澳网是四大满贯当中最早一项在中国设立外卡赛的,加上这里和中国距离近、时差少,更适合中国球迷前来观赛。
国际网球艺术节成亮点
澳网公开赛是四大满贯当中最年轻的赛事,也以创新发展、灵活多变著称。每年墨尔本公园都会有一些新动作,增加赛事的趣味性和球迷的新鲜感。
今年,墨尔本公园最大的亮点是将“中国城”搬进了园区内,“猪年大吉”等吉祥语和有中国特色的门楼微缩建筑和大红灯笼、乒乓球桌一起,成为园区一景。
在比赛期间,记者获邀采访了澳大利亚国际网球艺术节开幕式,“中国元素闪耀澳网嘉年华”成为今年的一大主题。本届艺术节由中华国际艺术节和世界华人网球协会联合举办,在墨尔本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包括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曾建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教授,澳网国际商业部主任本·史莱克(BenSlack)、前维州议长肯·史密斯(KenSmith)、白马市市长安德鲁·达文波特(AndrewDavenport)、澳大利亚联邦财长代表姜琭、维多利亚州议员狄明贤等嘉宾出席。
世界华人网球协会、澳大利亚华人网球协会(GCTA)秘书长卜崇源表示:“国际网球艺术节已经举办三年了,目的是想把网球和艺术和文化连接在一起;澳大利亚的网球氛围很好,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把中国文化和网球文化相连在一起,不但能促进网球文化的推动,也希望让中国文化走进澳大利亚主流社会。”
活动期间,一场云集全球华人摄影家的体育摄影展同期举行,80幅高水平、高档次的体育摄影作品与大家见面,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主席杨元惺、中国著名网球摄影师李建艺、著名法国华人摄影师张力坚等名家的作品参展,广州日报记者孙嘉晖的四幅作品也入选影展。
曾13次采访拍摄四大满贯的李建艺在影展期间举行了分享会,展示了五次澳网、五次法网、两次温网和一次美网以及拉沃尔杯创作的精彩作品,向当地摄影爱好者讲述自己的网球情缘、摄影经历,分享网球摄影技巧,可以说干货满满,令到场观众受益匪浅。
墨尔本联邦舞团最抢眼
澳网期间,墨尔本联邦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大批球迷在此通过大屏幕观战。近日,联邦广场的ACMI(澳大利亚移动影像中心)多了一道美丽的中国风景,她们是墨尔本联邦舞蹈团成员,也是每年墨尔本春晚和华人艺术节的主力军。
据舞团团长乔安娜介绍,墨尔本联邦舞蹈团7年前开始活动,由维多利亚州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苏俊希女士建议创立,在异国他乡推广中国文化艺术,而这也成为当地华人女性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优雅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乐曲响起,身着旗袍的舞者款款而来,立刻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不少人看到唯美的中国服饰和舞蹈,纷纷要求合影留念。
乔安娜表示,“当地机构跟我们沟通,希望舞团来这里训练,以推动多元文化融合,每周四我们都会集中训练,这里人流量很大,有利于我们推广中国文化,壮大舞团队伍。”
“我们经常参加在墨尔本举行的文化体育活动,像赛马节、春晚、文化艺术节等,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华文化很好地融入澳大利亚的主流社会当中。”乔安娜说。
在舞团当中还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当地女性杰基·斯塔德,她是墨尔本当地的一位雕塑家,每次进城跳舞乘车来回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她表示,当她第一次看到舞团在这里排练时,就被中国民族舞蹈深深吸引,“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也喜欢中国舞蹈,虽然我没有去过中国,但对中国文化有一些了解。”她表示,当看到东方文化与西方社会的碰撞后,就对中国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舞团成员沈丽敏告诉记者,“每周四我们都会按时参加活动,风雨无阻,自带干粮,大家热情很高。通过舞团训练表演,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大家都很开心。”文清是旅居墨尔本多年的广州人,她每年都会参加舞团组织的庆祝演出活动,“经常有来自国内的舞蹈家来墨尔本义务教学,让大家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也会积极排练舞蹈节目,载歌载舞为祖国献礼。”
新闻推荐
城市扩张、产业转型、技术变革三重门:电商时代广州1260家专业市场路在何方?
本报记者李振实习生黄婷编者按人们或许听说过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搬迁,但对于占全国专业批发市场数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