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陈彩英提交提案建议:对经营者落实首负责任制 建立保健品赔偿追偿制度
广东省两会·前瞻
南都讯权健倒下,华林、无限极陷入风波……保健食品营销乱象频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今日开幕,该问题也受到了省政协委员的关注。
南都记者了解到,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陈彩英拟向大会提交《关于如何规范保健品市场打造大健康产业》的提案。提案指出,假冒伪劣、夸大宣传成保健食品行业风气。她建议,要严格控制虚假广告流入市场,加大监督检验力度,严格控制违法添加,并实行保健行业协会制度管理,违反约定将遭驱逐。
4岁的癌症女孩周洋的父亲听信权健人员推销的“抗癌秘方”,放弃了正规治疗,改为服用权健保健食品,最终周洋因病情恶化而去世,这一事件成为导火索,让保健食品帝国权健崩塌。此后,包括华林、天狮、无限极等在内的保健食品公司,相继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遭受公众如潮的质疑。
陈彩英在提案中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受几千年来“药食同源”的中国传统食疗文化影响,中国保健产业顺理成章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异军突起。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批准16000余个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达2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营养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产值或将达到4840亿元。
权健的部分产品涉及夸大虚假宣传,陈彩英的提案指出,不少投资保健品行业的人都认为保健品要成功就必须有广告,“很多人投资保健品投的不是产品,只要钱够打广告它就能带来效益。”因此广告铺天盖地,电视上、路牌上、广播里,甚至厕所里都是保健品广告。然而产品质量被轻视,假冒伪劣、夸大宣传成为行业风气。
建议
强化市场巡查预警措施,多部门齐抓共管
针对保健品行业虚假广告盛行的现象,陈彩英建议,要严格遵守《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范保健品广告,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宣传力度。首先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对体验式营销模式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之知法、守法,依法经营和管理。
其次,强化市场巡查预警措施,以规范警示、警语告诫消费者。最后强化监管协作网络建设,主动与公安、消防、卫生、药品、食品等监管部门联系,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对“体验厅”设置消防前置“门槛”。
加大监督检验力度,严格控制违法添加
消费者服用保健食品后出现身体损伤的事件不少见。对此种问题,提案建议,加强对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加大且不定期对保健品市场进行抽检力度。明晰行政主体职责,强化保健食品原料监管,规范保健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加强保健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力度;建立监督通报协查制度,提高综合监管能力。
同时,加快形成与监管体系相配套的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原料标准制定工作,根据注册工作需要确定原料标准;通过完善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完善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品的检验检测手段,加强保健食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
落实首负责任制,建立赔偿和追偿制度
提案还建议,在消费环节,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市售产品的抽检监测,针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及相关问题开展核查处置,实现对市场消费环节把关。特别是对于会议营销、网络销售等行为进一步严格规范,严厉打击违法宣传、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此外,保健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首负责任制,建立赔偿和追偿制度,对因销售问题产品造成消费者受损害的,按照“谁销售、谁负责”原则,给予消费者先行赔付。
实行行业协会制度管理,违反约定将被逐
对目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提案也建议,要实行保健行业协会制度管理,“使行业管理在介于市场与政府之间起很大作用,且行业协会管理由选举产生,会员本身也在市场之中,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谁违规操作马上通报全协会会员,在科学民主的机制上作决策。”
陈彩英建议,行业协会应为政府分忧解愁,哪个企业出问题报告政府处理,行业管理协会来取消它的会员资格。协会会员大力扶持保健品的行业管理协会,“行业管理是契约机制,谁违反自己认可的约定就该遭到驱逐。”
以科技为先导,研发独特品牌竞争力产品
对于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陈彩英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保健品企业要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舞台上,把企业做大做强,与目前国内的企业一起通力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增加规模效益,发挥协作的优势,最终冲进国际市场。
且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科技人员上面的投入,企业研发和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品牌竞争力的产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与时俱进的生产工艺将使企业从原料到包装都走在行业的前列。
民调
超六成网友称不会再买直销企业保健品
近日,《南方都市报》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发起题为“保健品直销企业近期频频出事,您还会买它们的产品吗?”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对象不会再购买直销企业的保健品。
调查数据显示,51.85%的受访者每年在保健品的消费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消费额在10000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总体调研人数的12.59%,另外3000-10000元区间的消费者亦有17.04%;就购买保健品途径方面,51.11%的消费者系通过直销模式进行购买。
在近期保健品直销企业频频出事后,55.56%的受访对象表示对直销行业印象“差”和“很差”,不足20%的受访者仍保持对直销行业“很好”和“良好”的态度;对于直销企业生产的保健品,60%的受访者持“不相信”态度,并且有62.9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或向亲友推荐直销企业的保健品”。至于保健品使用方面,有74.81%的受访者表示“不再使用保健品”和“对保健品将信将疑”,而继续使用者不足三成。
采写:南都记者阳广霞实习生陈雁南
相关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研究在保健品上标注“不具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如何做好2019年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将保健食品安全作为2019年监管重点。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司长周石平介绍,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问题难以根除,容易复发,新的一年将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监督企业严格按照产品注册和备案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强化原料进厂检验,严查非法廉价违法行为;还将组织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虚假宣传专项治理,严格规范标签说明书内容。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管理,便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区分,市场监管总局将研究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实施在产品标签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据悉,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出台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栋通讯员李柰、张毅涛)快过年了,骗子也想大干一票发“年终奖”,但在与反诈中心的对决中完败,“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