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冯润添: 写画乡野间 长醉花木中

中山日报 2019-01-25 20:27

冯润添展示长卷《万象含佳气 到处皆诗境》。在花场写生的冯润添。艺术肖像

农民画家冯润添的艺术天地一边是花田,一边是画室。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笔耕不辍,不为名利浮华所动。

不久前,在横栏镇于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花木重彩,时代魅力——中山市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上,土生土长于横栏镇的冯润添展出了他的山水画。它优雅中古意盎然,野趣十足,乡土味浓厚。

文/图 本报记者 柯颂

阳光普照的一天,记者辗转于数个花场,终于找到了冯润添。他正在那里飞速地写生。虽已将近花甲,他却毫不显老,双肩背包里放着写生画本,他穿着牛仔窄脚裤,踏双时髦的休闲鞋,活力十足。村民告诉记者,从自家的六沙村花木场,到古神公路旁的三沙花木基地,常见他写生的身影。

冯润添告诉记者,虽可用照相机、手机随时拍摄,但数十年的习惯使然,他还是喜欢用笔先画下素材,再回去构思创作。

冯润添自小喜欢涂鸦,年少时,在一众农村的孩子当中,其天赋尤为突出。1977年,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山市岐江工艺美术社学艺,拜入岭南派画家刘依农、高植谦门下学习中国画。两位恩师的勤奋与刻苦,深深地感染了他,促使他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画画,他到过山清水秀的湖南、广西等秀丽景区写生、创作。高山的晨旭、暮时的迷雾、奔腾的烟云、山村的屋舍、清澈的山泉、参天的树木都让他心驰神往。

“心随笔意,领悟大自然的美好境界,是画画的一种境界!”冯润添告诉记者,即便是一片落叶,心情好之时,画家表达的是新生命的开始,而不是岁月的无奈。而随着年岁增长,他也不再是“独行侠”,身上担负起了更多的责任。现今已是横栏镇书画协会会长的他,经常组织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以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同时,他还积极配合教育部门“书画进校园”的号召,大力培养、输送良好的书画学子赴考,协助学校举办师生书画比赛等,并组织会员骨干参与各项慈善义卖活动,一年一度的“写春联、送温暖”到千家万户中去更是风雨不改……

在横栏镇的一个农庄里,冯润添的《醉在黄姚山水间》正悬挂其上。冯润添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得意作品之一,其时赴广西贺州黄姚古镇釆风,映入眼帘的是黄姚百年老榕树,他不由停下脚步,徘徊在大树四周,选好角度构图创作。古榕旁有古桥、亭阁、溪流、明清时代的农舍,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大树茂盛的生机吸引了许多摄影和书画爱好者,他也迫不及待地提起画笔开始了创作。他对苍劲的老榕稍作艺术加工,突出它的饱经风霜,也略增加了树上缠着的藤条,以作点缀,突出大树的傲气雄姿。

“老榕树定稿完毕,最难就是找衬托构图了,本来,古桥于老树的旁边,我大胆用中国画虚实间的三角构图,对此稍作修改,将古桥移于画稿的左边,再加上桥上拍照的游客、桥下潺潺的流水,清新朴茂,恬静抒情。接着我又对景物作处理,把后边的亭阁稍移右边亭下,再画上千年古树衬托起它的雄姿,几道清泉泻下倍添生色,再添上几个正在写生的爱好者,令作品更添朝气。”冯润添表示,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只要寻准角度,捕捉精彩的镜头,再加上大胆的艺术创作,妙笔生花定会跃然纸上。

正如冯润添所言,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其画作题材无不以山水、田园、古道、农舍为主。在他位于六沙村的家中,有一半的面积是他创作书画的“工作室”。墙壁上挂满了他和他学生的画作。一旁的柜子里满是获奖证书。这只是他的夜间工作室,而日间工作室则设在社区的文化中心,在那,冯润添展示了其花费半年刚刚画就的七米长卷《万象含佳气 到处皆诗境》画作,气势磅礴,笔工细腻,精炼娴熟,让人叹为观止!

“以画为乐,享受其中,并尽我所能,以此感化他人,培养起艺术的修养,则是我的追求。今后,我还会常作画于乡野间,长陶醉于花木中。”冯润添表示,为了提高自我,更好教会他人,他还准备到广州美院或其它院校继续学习,把乡村的美景画得更好。

新闻推荐

多方合力对家暴说“不”

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制作的一份有关离婚纠纷的专题报告中显示,在过去两年中全国离婚纠纷涉及家暴的一审审结案件中...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