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茉莉花茶

中山日报 2019-01-25 18:23

□陈丹琳

说起茉莉花茶,我就想起我奶奶,一个像茉莉花茶那般温和,散发着清香的温婉南方女子。

我奶奶是开茶铺的,奶奶家的山头后就是一大片茶园,种着各种茶叶,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分不清乌龙茶、红茶、白茶这些种类,只记得每次回到奶奶的茶园子,总能呼吸到那扑鼻的茶叶的芬芳。

奶奶每天耕作着那块茶园,施肥,修剪,细心地呵护着每一棵棵茶树。春季会收一季茶叶,夏季也会收一批。每到丰收的季节,奶奶最大的工作就是炒茶了。之前我对炒茶一窍不通,奶奶不乐意了,特地在丰收季让我妈送我回去,我也就跟着奶奶学了些皮毛。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有序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炒茶过后就是堆积,堆积是黄变的主要过程。最后一步就是烘焙,烘焙是利用高温进一步进色香味的变化,以形成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随着开放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出去务工,村里喝茶的人越来越少。每次回到奶奶的茶铺,看到门可罗雀的场景,我就跟奶奶说,要不要弄一个网店,在网上卖茶叶。我本以为奶奶会很欣喜,奶奶却摇摇头,微笑着握着我的手说,奶奶不想再卖茶了,卖了一辈子的茶,奶奶想自己喝喝茶。

奶奶一辈子都很辛苦,艰难地拉扯大爸爸跟叔叔,还供了他们上了大学。曾经,茶铺是奶奶全部的收入来源。爸爸好几次都要把奶奶接到城里住,但是都被奶奶拒绝了。奶奶习惯了茶园的味道,说,夜里也要闻着茶叶的香气才能入睡。爸爸只好作罢。我想,茶园已经成为奶奶生命的一部分,很难将她和它彼此分开。

闲着在乡下的日子,奶奶也琢磨着些新鲜的茶式。每次放假回老家,我总能喝上奶奶新研制的茶品。记忆最深的就是奶奶做的茉莉花。

每年五月份,奶奶都会到县里的花厂采购新鲜的茉莉花,制作茉莉花茶,晚上8点左右才能开始,因花蕾那时才开始绽放,首先要先铺上作业用的白布,然后在白布上铺上茶叶,然后在茶叶上铺上茉莉花,接着又是一层茶叶,然后又是一层茉莉花,这样茶叶会把茉莉花的清香和甜汁吸进去。将茶和茉莉花翻转5次,待茉莉花谢了,茶叶会变得有点湿润,这时将茉莉花挑出来,将茶送进烘焙,香气扑鼻的茉莉花茶就这样做出来了。

每个茉莉花开花的季节,我都会准时回老家,喝一口奶奶做的茉莉花茶。一杯刚刚泡好的茉莉花茶散发着茉莉的清幽芳香,沁人心脾,浅尝一口,茉莉的清香便流入心脾,心神俱宁。

再后来,我上大学了,不是每个五月都能回老家,奶奶知道我喜欢喝,便把茉莉花茶装成一小包一小包,打包好,给我寄至广州。每次打开从老家寄来的包裹,我总能在那一包包散发着茉莉清香的茶叶里找到奶奶的味道。

在异地喝着奶奶做的茶叶,心里升腾起无数的情感,有感动,有温暖,有感恩。一口清茶就让我想起了跟奶奶所有的一切,奶奶教我炒茶,奶奶教我做茉莉花茶,奶奶跟我一起喝茶聊天……一切一切,浮现在我的面前,很温暖,我的眼眶总是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今晚,我又泡了一杯奶奶刚从老家寄过来的茶,茉莉花香氤氲,泡上一杯,就像儿时奶奶掌心的温度。

新闻推荐

中山市领导到火箭军广州特勤疗养中心开展春节慰问 畅叙鱼水深情 共话融合发展

本报讯(记者徐钧钻)1月24日,副市长袁永康率市拥军慰问团到火箭军广州特勤疗养中心开展春节慰问,向官兵们送上全市人民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