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自驾回家路 从蹭车到自驾 广州的哥拖家带口回老家过年漫漫长途有苦更有乐

广州日报 2019-01-25 11:31

王明王明一回来,老家的小别墅便热闹起来扫码关注“广州日报人物在线”,了解更多人物故事。2019

春运面孔

4

行程近三千里,历时16小时,这条回家路王明(化名)走得有些辛苦。1月23日凌晨5时,王明终于回到阔别1年的家乡。

今年王明是自驾回家,一家三口外加两名老乡,他们从广州出发一路北上,途经湖南、湖北,最终回到位于河南省周口市的老家。王明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在广州开出租车已有10多年,早就习惯了在夜晚行车;回家的路上,大伙激动得睡不着,聊着天从白天开到半夜也不觉疲惫。由于是自驾走高速,王明也分外谨慎,全程始终打醒十二分精神。

这一路上,他们只在服务站短暂停留了3次,囫囵吞枣地吃两口东西便接着赶路。如今安然抵达家乡,家人已备好了家乡的美食;一大早左邻右舍便来串门聊天,王明在老家盖的小别墅顿时热闹了起来。相比起家里渐渐浓厚的年味,自驾旅途的艰辛已算不上什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华

昨日一大早,王明老家的小别墅热闹非凡,偌大的院子中,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聚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天,关心王明过去这一年来的所见所闻。与众多自驾回家过春节的打工者一样,忙碌了一整年的王明非常享受这难得的亲人团聚时光。

南下广州开的士

王明今年40多岁,老家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的某乡村。16年前他刚结婚时生活很困难,家中人多地少,于是在老乡的介绍之下他先是来到广东汕头开出租车谋生。后来他得知不少河南老乡都过来南方沿海一带打工,王明感觉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慢慢地适应了在异乡的生活,很快他便来到广州开出租车。

“刚开始能干,拼命赚钱。”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王明起早摸黑,吃苦耐劳。出来工作1年后,他把老婆也接到了广州,他想着,“两公婆一起打工,吃饭洗衣服都有个伴”。他们夫妻二人租住在廉价的平房里,平时省吃俭用,“早餐买个饼加一杯豆浆,中午吃快餐,最贵不超过15元,晚上老婆买面回家煮”。对彼时的王明而言,吃饭的宗旨是“填饱肚子就行”。

王明与伙伴一起开出租车,白天、黑夜两班倒,每个月换一次班,每天至少都要开10小时车,经常累得腰酸背疼。他一个月能赚5000~6000元,妻子一个月则赚3000元,除去必要的开销,大部分都存了下来。“现在比刚来广州时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王明心态平和,知足常乐,从不会好高骛远。大概四五年前,他把儿子从父母那里接到了广州,一家三口得以团聚,如今16岁的儿子正在一所技校学习。

开车多年,王明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不过让他记得更多的是广东人的宽容与温暖。前段时间王明捡到一名乘客遗落的房产证,他第一时间就给对方送了回去,“那个乘客硬是要给我500元表达谢意,但我坚决不要”。

十年前首次拼车自驾

对于像王明一样的打工族而言,在城市打拼十几年,回到老家生活便会有滋有味,如果不走,继续生活在大城市压力会很大。他身边的老乡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大城市买了房。而他选择的是“衣锦还乡”,经过多年打拼,如今王明用积蓄在老家盖起了几百平方米的小别墅,“村里只有五六户人家盖了小别墅”。说到此处,王明语气中满是自豪。

其实,早在来广州打拼的前几年,为了省钱,王明都没回家过年。他算了一笔账,坐大巴的话400~500元一人,一家三口回去一趟来回就要花费好几千元。而网上抢火车票他又有些力不从心,“手机买票难度高”。王明感觉自己年纪大了,操作不来。

2009年左右,王明按捺不住思乡之情,着手回家过年的事。而老乡群的一条信息让他顿觉柳暗花明:春节前开车回老家过年,还有空位,如想拼车请联系。原来,他们河南同县的老乡建立了不少QQ群,那次有位同乡打算自己开车回老家,刚好需要一位司机轮换着开车。王明喜上眉梢,自己正是合适的人选,帮忙开车还可以省下自己的车费,只需要支付妻子和儿子的费用即可,于是他便有了第一次拼车回家的经历。

“最开始心里没底,不知道水深、水浅,觉得自己开车回家费用太高,有些害怕。”王明最初猜想开车回家可能需要几千元,那时也不太会用导航软件。借着那次与老乡拼车自驾,他正好可以探一下自驾回家这个方式的深浅,了解旅途上的一些情况。

那年他们为了避开春运的行车高峰,提前了2天出发。王明依然记得那个冬天很冷,第一次开车回家,他们都很谨慎,只停在正规服务区休息,但还是在某个服务区遇上了拦路要钱的小混混,好在最终没有损失,现在想起来王明仍心有余悸。

上了高速后,大家才慢慢平复了心情。驾车到了广东湖南交界处之后的一段路,有近400~500公里的车龙,王明还记得,当时在行车途中,他们和先行出发回家的同乡打电话沟通,前面“某段路堵车严重、某路段发生交通意外,请注意避开……”王明听着同乡电话里的行车直播,就像亲身经历一样。

开新车回家过年

第一次拼车的经历,让王明摸清了一些行车的门路,知道应该避开某些路段和时间段,更为重要的是打消了他最大的疑虑,原来自驾回家,从南到北的过桥费也就700元左右,他之前担心的大石落了地。后来王明又“蹭”了老乡的车回家过年几次,慢慢地也成了每年春运自驾回家大军中的一名“老司机”。

前2年,王明在广州买了自己的车,他计划着开网约车,赚钱会轻松一些,不过开了一段时间后,王明认为还是开出租车更适合他,在路上遇到招手的乘客就可以第一时间出发。

买了新车当上车主,王明今年过年回家终于不用再蹭同乡的车。自驾车回家过年,王明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开着新车回家相当有面子”。算上王明一家三口,车里还有2个空位,他便盘算着带上两个老乡,一人收300元,路上的过桥费也就差不多能抵扣了。如今他已轻车熟路,在老乡群里发出召集令,“我1月22日从广州出发回家,还有2个空位,有没有出发回家的老乡,留下联系方式”。不到一会,2个位置就被“抢购一空”。

出发之前,王明洗好了车,加满了油,还给家中老父亲买了一些广东特产,“不敢多花钱,打工不容易,赚的钱不多,主要是给家里老人尝个新鲜”。王明准备了几桶方便面和2大瓶水作为路上的干粮,这些都是相对经济实惠的食物。而就在启程回家的前一天晚上,王明依然在开出租车载乘客,站好“最后一班岗”。

1月22日中午,王明一行出发了。作为老司机,他选择了最经济的京珠高速,“上了高速,看着路标走就行”。回家全程1400公里左右,历时16小时,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河南。

一路上王明不敢马虎,行车过程始终小心翼翼,“我开车特别小心,因为在高速上一旦出事就是天大的事”。王明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尽管有着10多年的驾龄,他依旧不敢放松警惕。

中途为了缓解疲劳,同行的一位老乡还替他开了3小时,王明坦言,“他开车时,我比自己开车还紧张”。坐在一旁的王明也不敢打盹,时刻盯着路况和行车情况。

从广州出发时,王明还只是穿着一件衬衣,一到湖南他就开始加衣服,一路往北一路加衣服。“知道家里冷,出发前老婆给我买了件280元的厚棉袄。”王明笑着说。

“家中煲好了热汤”

第一段车程开了数小时,王明一行抵达第一个服务区,大家上了趟洗手间之后又接着开了一个半小时;在第二个服务区,大家吃了方便面,停留了30~40分钟。王明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归心似箭,不愿多作停留。第三次在服务区,他们歇了30分钟后又马不停蹄地启程。

漫长的夜晚最难熬,对于开车的司机而言更是如此。夜色茫茫,窗外一片寂静,漫漫回家路上难免会感到无趣而寂寞。但对于王明来说并非如此。他笑着说,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广州专门开夜车,从下午3时开到第二日的凌晨5时,10多年来早已习惯了夜晚的开车节奏,“一般人到了晚上10~12时容易瞌睡,我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深谙开夜车之道,王明完全没有受到睡意的困扰。

更重要的是,车上热闹的景象打消了王明的无聊情绪,“车上放着音乐,大家在车上睡不着,要回家的精神都不一样,兴奋地聊天到半夜”。王明开着车,车上的同伴不时询问,“到哪了?离服务区还有多远?还要多久到家?”王明笑言大家路上全无睡意,“比我还精神”。

而车窗外来来往往的车辆也让王明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开车,大家都怀着同样的心情赶路,彼此陪伴在回家的高速路上。一路走来都顺顺利利,只是途中因为其他车辆的交通事故导致有2公里的堵车。

1月23日凌晨4时多,王明终于开着车驶出了高速公路,他长舒了一口气,一路长途跋涉,还好平安无事,离家越近,他的心情越激动。这次回家过年和以往又有些不同,王明在家中排行老三,是最小的孩子,父亲身体也不太好,“老爷子特别想念我,所以今年提前回家多陪陪老人”。

脑海中迫不及待地回放着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到了凌晨5时左右,王明一行已经回到了家门口。

老人早已煲好了热汤等着儿子归来,一碗热汤下去,瞬间驱散了王明身上的寒意和驾车的疲惫。一觉过后醒来,冬日的暖阳打在身上,王明感觉特别舒服,“回到家的生活节奏特别好,心情很放松”。

新闻推荐

“美丽广州,感恩有你”,信息时报社携手美恩整形举办公益活动 节前送温暖,致敬“城市美容师”

信息时报讯(记者谢菁菁)春节即将到来,人们步履匆匆,陆续踏上回乡省亲的道路。但总有一群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坚守岗位。他们就...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