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育人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援藏教师郭穗莹:结对子,一辈子;巴中情,一生情

信息时报 2019-01-25 11:25

郭穗莹与毕业班学生在一起。通讯员供图 信息时报讯(记者 郭仲然 实习生 黄敏璇 通讯员 林崇红)“记得2018年12月29日,林芝下了一场大雪,满世界都是一片白色,仿佛要把什么痕迹抹去。还在西藏留守的我与毕业班的学生一起打破了早晨的寂静,在雪地上嬉戏……”正在林芝巴宜区中学支教的郭穗莹回忆道。

郭穗莹原是广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干部,2016年报名参加了教育援藏任务。同年5月,他走进雪域高原林芝,在高原边疆开始“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在藏期间,他担任林芝市巴宜区中学副校长、广东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管理人员。

克服重重困难,全心投入教学

刚进藏的那段日子,郭穗莹和团队其他成员临时住在公租房,没时间煮食就在路边大排档应付一下;热水器没装好,就用电水瓶应付一下;遇到各种情况、问题,几名管理人员就围在一起讨论,一边磨合,一边探索“支教之路”。

很快,郭穗莹就完成了角色转变。那时,他除了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外,还担任两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协助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评估迎检工作。“那段时间,我上完课,就去参与听课、评课,晚上加班加点撰写材料,”郭穗莹回忆说,“我们与本校干部老师一起并肩奋战,共同迎接自治区素质教育检查评估,也共同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助力学校发展。”

这期间,郭穗莹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早上6点多的跑操到晚上10点多查学生宿舍,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尽管在周末或节假日他也很少休息,经常加班,他常说:“来到西藏不容易,能为这里的孩子多做一些事情,为这里学校的发展多做一点工作,心里感觉特别欣慰。”

助力当地教师成长,带领学校教研发展

援藏期间,郭穗莹等人不仅给当地的学生带去丰富的教学课堂,也给当地的老师、学校带去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帮助本校教师成长,郭穗莹积极协助林芝市巴宜区中学的达娃拉姆、漆峰、曲吉老师参加初中教师教学大赛,均获一、二等奖的佳绩。郭穗莹还记得,“那一天,曲吉正在准备赛课。为了让她更有信心,我提前帮她梳理好教学设计,并提出修改建议。当天,我提前到达比赛现场,协助她做好上课的准备。”

此外,郭穗莹与援藏管理团队还一起为林芝市巴宜区中学制订了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教研制度,细化了德育管理制度等。其中,2018年9月,该校被定为自治区校本研修示范校建设学校;2018年11月,该校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意味着,教育援藏三年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三年目标已实现,援藏之路还在继续

现在,郭穗莹所在的教育援藏管理团队已先行进藏做好了筹备工作,当后来的援藏教师进藏或每一批轮换老师进藏后,郭穗莹都参与培训工作,他给这些老师们讲思想进藏、行动进藏、业务进藏,让援藏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更好地完成教育援藏的光荣使命。

“"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有效的、专业的援藏团队。我从援藏开始,就与管理团队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如今,教育援藏三年目标已基本实现,郭穗莹表示,“援藏是缘分,援藏需要坚持、更需要坚守。”因此,当2017年底广东省第一期“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后,大部分老师都回到了广东,而郭穗莹因心系藏区人民,又报名参加了第二期“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继续留在西藏为祖国的援藏工作无私奉献。

直至今日,郭穗莹仍未计划什么时候回广东,他说:“我还想继续留在这里支教。”郭穗莹继续带着“结对子,一辈子;巴中情,一生情”的情结融入西藏学校、融入藏族师生,依然在为祖国的教育援藏使命默默耕耘、开拓创新。

新闻推荐

广州供电局优化安排电网运行保障春运供电 300台抢修车 随时待命应急

羊城晚报讯记者程行欢,通讯员李聃、郝思远摄影报道:记者从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获悉,春运期间已经优化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做好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