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住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市人大代表建议 共有产权房应惠及更多“夹心层”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叶伟报
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将于本月15日开幕,人大代表们也将在大会上出谋划策,共同为广州发展提建议。据了解,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有564名。日前,张重阳、高玉华等几名市人大代表集中接受了媒体采访,就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张重阳代表与去年一样继续关注共有产权房问题,他希望广州市能加快进度并惠及更多“夹心层”,为广州留住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培养更多工匠。
市人大代表张重阳:
共有产权房应向“夹心层”倾斜 留住更多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2018年以来,全国多地陆续推出共有产权房,为在城市打拼却又一时无力购买商品房的群体带来了新的选择。去年11月,广州南沙区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试点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暂行)》,这也是广州市首个试点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引发广泛关注。
市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运营事业总部检测设备首席维修专家张重阳对此颇为关注。他说,2018年两会期间,自己也提了关于共有产权房的建议,今年他还要提,希望广州市级层面早日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更快推进相关工作。
张重阳认为,共有产权房的供应群体,不能只针对高端人才,更应该倾向于“夹心层”,尤其月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的群体。“我所接触的工人,95%以上都是农村、乡镇来的,他们给地铁做检修,晚上过了12点,这些工人就去干活了。”他说,这些人要求并不高,安居、乐业就行。
“如果共有产权房准入门槛定到本科或者工程师职称以上,这些人起码要二三十年才能买到房,但创造力在年轻的一代。”张重阳说,要打消这类群体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育工匠精神。这类群体一旦成家,如果长期仅仅靠租房,一般孩子肯定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问题、教育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实情况是因住房等各种原因,一些培养了几年的技术人才最终却选择辞职。他说,要降低共有产权房申请门槛,让这类群体安下心来,成家立业,把工作做好做精做透,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市人大代表李鹰:
关注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核心作用问题
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鹰十分关注广州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核心作用的问题。
李鹰说,首先在医疗方面,广州医疗环境处于全国前列,三甲医院集聚,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待提升的方面,比如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他说,广州可以跟粤港澳不同的医疗方法进行叠加,有机会做得更好,比如智能问诊,尤其是慢性病、中老年疾病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李鹰认为,广州的教育和人才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压力也是挑战,怎么能让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符合大湾区发展,让这些资源转化为知识产权,转化为科技创新值得重视。
李鹰认为,广州要更加重视金融在创新、产业方面的推动作用,要加大创新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有效果的方面。他说,科技创新要有环境,有体系,广州“每个区都有一点,但集中度和浓度不高”,浓度决定了创新孵化的效率,广州要进行高端聚集。
市人大代表杨晓:
打造懂企业懂市场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市人大代表杨晓是海珠区招商办公室主任。她准备在两会上提交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企业在窗口办事,要花时间去了解需要哪些材料,材料准备好了,是不是只需要跑一次?仅仅审批快了,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杨晓说,她每天在一线工作,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有时标准化的、模式化的窗口服务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她说,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企业对定制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海珠区推出了首席服务官制度,一对一跟踪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由专人持续跟进,并要求对企业提出的问题24小时内要回应。同时,不能轻易对企业说“不”,即使企业的要求可能不满足政策,尽量不说不,要想办法帮助企业创造条件达到政策要求。
杨晓表示,广州正在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要打造更加懂企业懂市场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把企业留下来,发展好,最终也是解决就业问题,民生问题。
市人大代表高玉华:
关注来穗人员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温度
市人大代表、天河区林和街道流动人口和出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高玉华长期在一线工作,深切感受到来穗人员的切身需求。
高玉华说,《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两年多来取得显著效果。当前,来穗人员对融合行动的期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期待最高。不少来穗人员反映,积分制入学门槛高、名额少,申请通过率低,希望有关部门科学调配教育资源,让随迁子女在求学方面享受与本地人同等待遇。二是对社会保障和异地就医期待较高,希望尽快落实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有着开放包容胸怀的广州将以怎样的情怀接纳来穗人员,释放诚意、提升城市温度,日益成为广大来穗人员在未来热切关注的焦点。高玉华建议,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健全完善以积分制入学、入户、承租公租房、就业技能培训、社会融合等相配套的具有广州特色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融合行动在法治环境下高效开展。
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学统筹,把原来分散在各部门实施的公共服务聚合起来,实行同一积分指标体系,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以积分制为办法的来穗人员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使来穗人员按积分高低梯次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有序扩大来穗人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针对来穗人员普遍关注的就业就医、子女教育等问题,她建议广泛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关爱候鸟儿童”等各类主题关爱活动,抓好来穗人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慈善关爱救助活动等融合项目,增强来穗人员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她建议政府机关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区分共性与个性需求,科学广泛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来穗人员就业率;对来穗人员就医、子女入学、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保障,提高来穗人员的归属感。
新闻推荐
广州海珠涌被染成“绿河”海珠区城管、公安、水务、环保、市政等各部门已展开调查,尚未找到河水变绿原因
海珠区城管、公安、水务、环保、市政等各部门已展开调查,尚未找到河水变绿原因